从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看道德与法律(文史论文).doc

从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看道德与法律(文史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看道德与法律(文史论文) 正文 从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看道德与法律(文史论文) 文1:从管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看道德与法律 案例介绍: 事故发生在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当时是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一名两岁女童小悦悦在马路上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轧,肇事车辆逃逸,而随后的一辆车又从被撞倒在地的小悦悦身上开了过去,更令人发指的是在小悦悦被碾轧之后的七分钟内,先后有十几位路人从倒在血泊中已经血肉模糊的小悦悦身边经过。她们未施以援手。反而一位拾荒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我们的社会道德怎么了——为什么会罕见的出现十八人连续冷漠? 如果每个人救小悦悦的平均概率是90%那么连续18人不救的概率是,10%的18次方,不救的概率几乎为零。如果每个人不救小悦悦的平均概率是90%,那么连续是18人不救的概率是,90%的18次方,概率约为,一次实验发生的几率也不大(小概率事件在一次实验中必不发生),所以从客观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我认为每个人不救小悦悦的概率极有可能是超过90%的,至少可能达到96%,因为96%的18次方约为接近50%,可以解释一次实验有一半几率会发生。 如果真如我推理,那么社会科学(从法社会学角度)的依据在哪里呢?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如果不能够相互切合且彼此脱节时,必然会导致社会文化、价值观念、道德等问题,社会道德将会扭曲变形。就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状态而言,多元文化已经涉入社会各个角落,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中所蕴含的基本价值观念与追求已成为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人们以成为“经济人”为最终追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还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的偏差,也都会反映到日常生活层面,表现为知行脱节,在理论上,每个人都是“道德人”,而在行为上,每个人又都以“经济人”为追求。恰好,我们国家目前处于深度转型期间,社会形态为M型结构像橄榄型结构的转型期,中产阶级大量缺失,贫富差距进一步增大,大多数人处于城市中下层级(而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个区域之间又存在本身的贫富差距)对于生活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因此这个时候会出现社会道德的“休克性缺失”(人们不是没有道德,因为从事后网上的关注度和各大电视台对此事的争相报道我们可以看出此事是不为公众道德所容忍的,但是我不得不说,在网上评论和参与讨论容易,如果真正把这些人置于当时的十人人角色之一,或许结果也与这十八人无异,网络从来都是情绪化道德的无记名宣泄。人们的道德只是暂时缺失了,而缺失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关注度在自身的安全感和舒适度上,但是这个安全感和舒适度绝对不是极为富足安逸的物质生活,而是社会中产阶级平均的舒适度),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里我要做进一步解释“仓廪实”、“衣食足”在每个时代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春秋时期,或许真的就是仓满丰衣,但是现代社会,吃饱饭穿暖衣已经不是一个难题,因为我们社会物质生产能力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但是恰恰因为物质生产能力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人们对“仓廪实”、“衣食足”的标准也在“平均化”的提高,如果用现代经济学的词语来解释,那就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四个标准是在某一区域内,你对自己的重大疾病的医疗费用、未来的养老费用、子女的教育费用和购买住房的费用没有压力),而凡是在“中产阶级”以下的人们,都普遍的具有社会道德的“休克性缺失”。而“小悦悦事件”向我们展示了社会道德的“休克性缺失”所产生的恶果。 社会道德的“休克性缺失”是不是一定会导致社会道德的集体沦丧? 上文我提到社会市场化程度越高,人们的物质追求之心就越强,能够给予他人的真情与帮助也就越少,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M型社会的框架下更是如此,在面对倒在血泊中的小悦悦时,我们可以看到,有着一定社会身份与地位的市民,或者说那些生活在市场体制之中遵循市场规律基本原则的人们,都选择了冷漠逃离,而最后救起小悦悦的,是按照现在的评判标准,被圈在市场之外,没有工作、没有稳定收入的拾荒者,为什么会这样呢? 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上》中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有恒产者有恒心,民无恒产,无恒心。这个是人性,也是被社会大众所认知的真理,西方国家历来重视公民私有财产权利的保护。而我国宪法也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既然姓“社”那么必然以“公有制”为基础,但是宪法何以以此为规定呢?因为在一个国家当中,如果公民的都没有私有的概念,那么对于市场经济体质的建立和社会生产效率的打击是不可想象的。放在本文中,那就是“恒心”民有“恒心”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