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是南宋词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以韩世忠为例,提出在大敌当前时,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下片抚今追昔,指出国势垂危的情况下,不应幻想依靠天险,而应依靠能拯世扶倾的英雄。全词感情丰沛流畅,词句凝练有力,用典精妙自然,意气风发、朗朗上口,是宋末词坛上议论化、散文化与形象性、情韵美相结合的代表作。 学习目标 1. 熟悉本词典故,体会作者诗词用典、议论化、散文化特点。 2.理解词人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 预习资料 1.作者简介: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福建莆田一带)人,南宋著名的江湖诗人和辛派词人的重要作家。以荫入仕,淳祐六年赐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任建阳县令时,曾因作《落梅》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句,得罪权贵,废置十年。刘克庄所写诗词多感时事之作,渴望收复中原,振兴国力,反对妥协苟安。词风粗豪肆放,慷慨激越,有明显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代表作有《贺新郎·送陈子华赴直州》、《沁园春·梦浮若》、《玉楼春·戏呈林节推乡兄》等。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别调》。 2.写作背景:蒙古军自从于公元1235年开始南侵后,以后几年每年都要派军南下掳掠。南宋军民对蒙古军的入侵,进行了坚决的抵抗,战争互有胜负。公元1243年(宋理宗淳祐三年),蒙古军攻四川,破大安军。淳祐四年五月,蒙古军又围攻寿春府(今安徽寿县),由吴文德率水陆军增援解围。词人刘克庄不断听到这边境告警的消息,感到国势危殆,他希望当权者广招人才和英雄豪杰,共赴国难挽救危亡,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写出了词人对时局的忧心忡忡及想要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间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导入语: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评价一位南宋爱国词人,说他“有悲壮的感情,高尚的见解,伟大的才气”,林希逸在《后村先生刘公行状》中也说其“言诗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那么这个人是——刘克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词作《贺新郎》,共同品味他的情感与才气! 任务一:诵读诗歌,疏通诗意 原复旦大学教授顾易生评价刘克庄《贺新郎》时说:“本词慷慨陈词,是时事策,是人才论,是志愿书,议论风发,线索连贯,笔力雄壮,又极抑扬顿挫之致”。请你在结合注释疏通诗歌大意并反复诵读诗歌的基础上,谈谈你的思考与认识。 ? 明确: (1)诗歌大意:原韵第三次作词唱和王实之,有忧虑边境被敌人侵犯的话,回笔疾书回答这件事。//国家的命脉,已微细得像一根丝缕。请问,捆人的长绳何时才能到我手中,把敌人的首领捆起来。人间并不一定没有英雄好汉,只是谁能把用人的标准放宽些。你看当年的韩世忠吧,他并没像张良,经过谷城公那样的名师传授指点;也不曾像李筌,遇到过如像骊山圣母那样的神仙传授,可他一样能在谈笑之中指挥大军,在河北东西两路大败金兵。//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像李正封、韩愈,边下棋边联句。可叹现在,登楼眺望中原,揽镜自照人已老,多次误了从军的机会。听说蒙古军不断南侵,形势危急,边境上敌军冲车云梯在不断地飞舞。你不要说敌人有投鞭能断江那样强大的虚话。自古以来,用一个贤能的人,就能解除国家的危难。有坚固险要的防御工事,难道可以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忠心耿耿的英勇将领固守?赶快像汉代的班超那样,投笔从戎吧!在现在这个时代,不要再想用文辞来博得高官厚禄了。 (2)全词以小序中的“忧边”为行文的中心,是爱国之士对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的深切忧虑。词人听到边境告警的消息,感到国事危急,他希望当权者广招人才和英雄豪杰,共赴国难挽救危亡的高尚情操与民族气节。 任务二:品词悟情,体会手法 胡云翼先生在《宋词选》说刘克庄《贺新郎》“通篇忧国伤时,议论风发,用典似嫌太多,却起了形象化的作用”。请你结合本词,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示例:我认为本词大量用典,却不显累赘。上片引用韩世忠、谷城公、骊山母的典故,说明没有名人传授、神仙指点,依然可以建功立业,保家卫国。表达了刘克庄希望统治者能够不拘一格重用人才,解救国家危难的愿望。收到了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课堂小结: 此词慷慨陈词,议论风发,笔力雄壮,又极尽抑扬顿挫之致;运用了大量典故,自然贴切,蕴义丰富。这是宋末词坛上议论化、散文化与形象性、情韵美相结合的代表作。这首词作于词人五十岁左右的时候,垂暮之年却志在千里,其高尚的情操与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词的风格明朗,脉络清晰,然而在论述的过程中也过分地强调了“一贤制难”的个人作用,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这一点在解读的时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