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1年冬季《法考》试卷(一)第一次课时训练(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
1、法国革命初期,于1791年9月通过了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以《人权宣言》,正文由前言和8篇组成。其基本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
A、以孟德斯鸠的君主立宪和分权思想为指导
B、宣布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行使
C、把公民划分为“上等公民”和“下等公民”
D、确认资产阶级的各项权利,继续维护法国殖民统治
【参考答案】:C
【解析】:法国革命初期,领导权掌握在君主立宪派手里。他们要推翻封建统治,但又不愿废黜国王,建立共和政体。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法国于1791年9月通过了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以《人权宣言》为序言,正文由前言和8篇组成。其基本内容是:以孟德斯鸠的君主立宪和分权思想为指导,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国,实行了三权分立。故A选项不选。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的国民议会行使,它是最高权力机关。行政权由国王行使,他是行政最高首脑、海陆军最高首长。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行使。故B选项不选。法国1791年宪法把公民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故C选项当选。1791年宪法确认资产阶级的各项权利(取消封建贵族爵位的特权,废除等级制、卖官和官职世袭制,规定了若干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肯定了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继续维护法国殖民统治。所以D选项不选。
2、甲乙两人都是是丙国驻丁国的一等秘书,一天甲与乙出外办公,酒后甲无故将一名丁国13岁少年杀死,乙没来得及制止,但亲眼目击了该事件的全过程,该少年当场死亡,丙丁两国都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缔约国,且两国之间没有其他双边的涉及外交和领事特权与豁免方面的协定。根据国际法规则,下列判断哪些是错误的()
A、丁国的司法机关不得对其进行刑事审判和处罚
B、甲的相关责任可以因丁国的管辖豁免而被豁免
C、乙没有出庭作证的义务
D、乙没有提供证词的义务
【参考答案】:B
【考点】豁免
【解析】外交人员享有完全的对接受国刑事管辖的豁免,但这也不排除接受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包括在案情严重的场合要求派遣国放弃此种豁免,以便审判和处罚。另外,外交代表享有刑事管辖豁免权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不尊重接受国的法律,可以犯罪而不承担责任,只是接受国法院不得直接追究外交代表的刑事责任,而他的刑事责任只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外交人员免除作证义务.
3、一位住所在奥地利的挪威公民在法国去世并在中国留有遗产。根据法院地法国的国际私法的规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的本国法。而挪威法律规定,继承应由被继承人死亡时的住所地法支配。若法国法院承认转致,则应适用下列哪国法律?()
A、挪威
B、奥地利
C、法国
D、中国
【参考答案】:C
【解析】:转致
转致,是指甲国法院按照其本国的冲突规范.应适用乙国法律,而乙国的冲突规范规定,应适用丙国的法律,结果甲国法院最后适用丙国的实体法。本题中,案件在C国提起诉讼,C国法院依据该国冲突规则适用B国法律,而依据B国法律本案应适用A国法律,法院最后适用A国法律,这种情形图示为:C国(法院地)一B国一A国(最后适用A国法律),此为转致,C项正确。
4、乙与丙因某事发生口角,甲知此事后,找到乙,谎称自己受丙所托带口信给乙,如果乙不拿出2000元给丙,丙将派人来打乙。乙害怕被打,就托甲将2000元带给丙。甲将钱占为己有。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A、按诈骗罪处理
B、按敲诈勒索罪处理
C、按侵占罪处理
D、按抢劫罪处理
【参考答案】:A
【解析】:考点: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本题考察含有敲诈勒索因素的诈骗行为的定罪。初看起来,甲的行为完全符合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构成――甲威胁乙,乙因为害怕而给了甲2000元。但仔细分析,此题还是更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在敲诈勒索罪中,受害人并没有被骗,他是因为害怕而迫不得已交付财物的。而在本题中,受害人其实是被骗了,他虽然也是因为恐惧而被迫交付的财物,但他以为这是丙所要求的,而事实上,丙并不知道此事。所以,甲还是通过欺骗方式获得他人财物的。因此,甲构成诈骗罪而非敲诈勒索罪。
5、197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8条规定:“禁止任何人利用任何手段扰乱社会秩序。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国家和社会遭受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从结构上看,这一法律规范缺少什么?
A、假定条件
B、法律后果
C、制裁
D、行为模式
【参考答案】:A
【解析】: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范依“新三要素说”分为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要素构成。给出一个具体的法律条文,要求依照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理论分析其结构。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从逻辑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国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实践能力期末冲刺检测试卷.docx
- 五月一级建造师考试《矿业工程》测试卷(附答案).docx
- 一月下旬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二》甄题精选综合练习(含答案).docx
- 九月下旬执业医师资格《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冲刺阶段同步测试(附答案).docx
- 六月下旬执业医师资格资格考试《临床执业医师》月底检测.docx
- 十月中旬《口腔执业医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基础题(附答案).docx
- 四月上旬二级建造师资格考试《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检测卷(附答案).docx
- 2021年冬季全国法考试卷(二)第五次阶段测试卷.docx
- 十二月上旬《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资格考试高频考点含答案及解析.docx
- 十二月上旬证券从业资格《证券投资分析》知识点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