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矿实习报告
PAGE
PAGE 9
实习报告目录
1. TOC \o 1-2 \u 铜绿山矿概况 1
2. 矿床地质 1
3. 铜绿山矿生产各大系统 2
3.1 开拓系统 2
3.2 提升系统 3
3.3 运输系统 3
3.4 通风系统 4
3.5 排水系统 4
3.6 坑内排泥 5
3.7 供气系统 5
3.8 供水系统 5
3.9 矿区供电 5
3.10 充填系统 5
4. 铜绿山矿采矿方法 6
4.1 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采矿法 6
4.2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6
4.3 两步骤上向分层胶结充填法 7
5. 实习总结及致谢 8
PAGE
PAGE 2
PAGE
PAGE 1
Ⅳ号矿体分布于9—35线之间,由五个矿体组成,分别是Ⅳ1、Ⅳ2、Ⅳ3、Ⅳ4、Ⅳ5号矿体,Ⅴ号矿体在19米—负24米与Ⅳ1连为一体。矿体走向东—南西,实际长480米,平面宽4—40米,最大延深-590米。矿体产在岩浆岩与大理岩接触带,其形态、产状、延深受接触带控制。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
Ⅺ号矿体分布于0—8线之间,矿体形态复杂,有的中段呈长条形,有的中段呈纺锤状,还有的中段呈不规则的圆形、各种不同方向的“V”形。由于形态各异,产状变化较大。负76米以上总体走向20—40度,负88米中段以下总体有两组走向:一组60—70度,一组近南北—350度,向下至负305米中段两组走向则为290—310和350度左右,倾角70度左右,长约235米,宽6—65米,延深-447米左右。矿体受接触带控制,形态、产状随接触带的变化而改变,-305米中段见有角砾岩矿石。
3.铜绿山矿生产各大系统
3.1开拓系统
一期工程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设计,以Ⅰ、Ⅱ、Ⅲ、Ⅳ号矿体为开采对象, 露天主要开采Ⅰ、Ⅱ号等矿体,对Ⅲ、Ⅳ号等大型矿体采用地下开采。露天采取汽车运输,南露天采用螺旋式开拓,北露天采用折返式开拓方式;地下开采采取下盘竖井开拓形式,阶段高度60米。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期工程可采矿量逐年减少,二期工程1985年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采用全露天开采。北露天坑底标高为-290米,南露天坑底标高为-185米。建设规模为日采选矿石量4000吨,南北坑各采矿石2000吨。199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古铜矿遗址原地保护政策,对原全露天开采方案进行修改。采矿建设规模为3500吨/日,其中-185米以上露天开采2000吨/日,负185米以下地下开采初期规模1500吨/日,露天结束后,地采达2500吨/日;控制性工程主井提升按3000吨/日设计(其中,矿石提升能力2500吨/日,废石提升能力500吨/日)。1998年建成投产,采用上盘竖井斜坡道联合开拓形式。阶段高度60米,每阶段划分四个分段。主要是开采-365米至-185米间的矿体。
鉴于2002年以后南露天即将消失,井下-185米,-245米中段转入残采,-305、-365米中段可采面积缩小,自2003年开始组织讨论、论证、设计三期工程(深部工程)。2004年4月确定采用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推荐的“延伸副井、新掘盲主井、深部设破碎系统”方案。该工程于2010年6月主体性控制工程投产,主要是开采-365米以下的矿体。
延伸副井:延伸二期工程建成的副井由-531米至-893米。
新掘盲主井:在原二期主井附近自-365米至-862米新掘盲主井
深部设破碎系统:-785米掘砌破碎硐室及原矿仓和两个成品仓,-812米掘砌皮带道,将破碎后的矿石运至盲主井计量漏斗
3.2 提升系统
-245米、-185米的残矿开采由管缆井进行提升(回采车间)。
二期工程开采由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设计,设有主副井各一条,分别提升矿、废石和人员材料等,主井井筒净直径φ4.5m,井深527m,采用钢丝绳罐道,内配8m3箕斗带平衡锤提升,在-425米设有破碎硐室,-452米设有皮带道。副井净直径φ5.5m,井深度达558m,设有两套单罐笼带平衡锤的提升系统,其中一套为4200mm×2175mm单层单罐带平衡锤的提升系统作为主提升系统,正常提升载荷为6.5t,提升大件时为11t,一次可提升45人;另一套为1190mm×930mm单层单罐带平衡锤的提升系统作为交通罐系统,为临时下井人员服务,以节省电能,交通罐一次可以提升6人。
三期工程亦由北京有色院设计,采用延深副井、新掘盲主井、深部设破碎系统方案。副井延深至-893m标高,延深362m,井筒配置与上部相同。盲主井从-365m水平至-862m标高,井筒净直径φ4.5m,井深497m,采用钢丝绳罐道,内配8m3箕斗带平衡锤提升,JKMD-3.25×4落地多绳提升机(φ3.25m),781kW直流电机。矿、废石经运输中段运至盲主井旁侧溜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