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二节 课外古诗词品析(二)
本节聚焦:
1. 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主旨。
2.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知识速览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初步感知
岑参(约 715—770),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长于七言歌行。
由于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
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
等。
了解背景
公元 755 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公元 757 年二月,唐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
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这首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梳理诗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qiǎng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bàng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
行军:行营、军营 九日:重阳节 长安故园:故乡
强:勉强。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1
送酒:用典。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怜:可怜。 傍:靠近。
翻译: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思考探究
这首诗写了哪一中国的传统节日?从本诗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诗“以小见大”的地方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炼字角度加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名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归纳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重阳佳节,诗人在行军途中的所思所想。表达的不仅是一般的惜花思乡,更
是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初步感知
作者简介
李益(约 750—约 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后迁河南洛
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
2
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
隋代开始兴盛,唐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写作背景
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 646 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
这首诗就是由此而来。
梳理诗文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 同步启航班(上) 第17节 名著导读之《西游记》讲义.pdf
- 七年级 同步启航班(上) 第18节 《诫子书》导学(一)讲义.pdf
- 七年级 同步启航班(上) 第19节 《诫子书》导学(二)讲义.pdf
- 七年级 同步启航班(上) 第20节 行文结构讲义.pdf
- 七年级 同步启航班(上) 第21节 课外古诗词品析(一)讲义.pdf
- 七年级 同步启航班(上) 第23节 课外古诗词品析(三)讲义.pdf
- 七年级 同步启航班(上) 第24节 《狼》导学(一)讲义.pdf
- 七年级 同步启航班(上) 第25节 《狼》导学(二)讲义.pdf
- 七年级 同步启航班(上) 第28节 《寓言四则》导学(一)讲义.pdf
- 七年级 同步启航班(上) 第29节 《寓言四则》导学(二)讲义.pdf
- 七年级 同步启航班(上) 第30节 想象与联想(一)讲义.pdf
- 七年级 同步启航班(上) 第31节 想象与联想(二)讲义.pdf
- 七年级 同步启航班(上) 第17节 名著导读之《西游记》落实本.pdf
- 七年级 同步启航班(上) 第18-19节 《诫子书》导学(一)(二)落实本.pdf
- 七年级 同步启航班(上) 第20节 行文结构落实本.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