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 寒 论;第一章 绪 论;一、伤寒学的沿革
张仲景生平筒介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由于张氏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故后人称之“医圣”。
张机约生于公元150~211年卒,为南郡涅( ni )即今之河南南阳县人,一云: 今邓县,穰东镇人。
伤寒学流传历史及版本状况
古之《伤寒论》今之伤寒学之原名为《伤寒杂病论》,原书共16卷,内容有伤寒 、杂病二大部份。大约成书于公元200~210年;二、《伤寒论》学术渊源及贡献
学术渊源:
张仲景继承《内经》、《难经》、《本草经》等基本理论,结合自已的临床实践。此从其自序:“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 阳大论》”等为《伤寒杂病论》16卷。
系统总结汉代以前医学成就,试下面二点加以阐述:
贡献:
系统地总结汉代以前医学成就为临床医学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创立“六经证治”使外感病的辨证论治有规律可循,为温病学形成奠定基础。
确立“辩证论治”原则,从而形成我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诊断上强调脉证并重,为中医学诊断学八纲辨证奠定基础。
制定若干治则及许多行之有效方药为中药方剂学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三、《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概念
伤寒的涵义
《伤寒论》以伤寒两字命名,“寒”从狭义可视为六淫之“寒邪”;若从广义看 “寒”者邪之义也。
一般认为“伤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前者糸指感受风寒邪气,后者指一切外 感病总称,即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本教材则偏重于狭义之伤寒。;六经的含义
六经辨证含义
六经辨证是六经所属脏腑,经络病理反映,进行综合、归纳,从而找出其固有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以阴阳为纲,分为两大类病证(阳证、阴证)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为六个病证,反映外感病在整个过程中或病程的某个阶段所呈现的综合病证,并非各不相连的独立病证,作为《伤寒论》辨证施治的纲领。;六经病的内涵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关系
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关系
《伤寒论》与温病学关系;四、六经辨证传变规律及名词术语
常见名词术语
传:病证由某一经发展为另一经,??可以用六经病的提纲证加以概括,称之传经。
变:某一经病证起了质的变化,再也不能用六经病提纲证加以概括。
合病:两经或三经的病证同时出现,其病势偏于某一经。
并病:某一经病证未罢,另一经病证又起两经病证往往同时并见,并能明显区分。
直犯:外邪不经太阳经直接侵犯阳明少阳而发病,起病即见阳明、少阳证。
直中:体弱正虚,外邪不经阳经而直接犯三阴经,发病即见三阴证。
传变规律
传变无一定次序,但有规律可循:津伤从热化,阳伤从寒化
正气强弱
传变因素 感邪轻重
治疗当否
传变依据—脉证;五、六经病证治则
太阳病—汗法
三阳病 阳明病—清下法 祛邪为主
少阳病—和解法
太阴病—温中法
三阴病 少阴病—温阳育阴 扶正为主
厥阴病—寒热并用
攻补兼施
;六、古今学者研究《伤寒论》状况
始于晋唐,盛于宋金时期,而形成学派则在明代,据统计唐宋以来研究伤寒不少于400家。
七、学习要求与方法
以教材为蓝本,因其有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免各家之见
首先要求熟读、精思、泛览
抓纲举目
纲者,六经之提纲,提纲证是对六经病证高度概括,掌握六经提纲证能分辨六经病证。;归纳与鉴别
要求学习后,能自我的从纵横两方面进行归纳与鉴别
桂枝汤证
如汗出一症 白虎汤证
四逆汤证
大青龙汤证 兼内热
外感风寒
小青龙汤证 兼水饮((((((((((((((;明仲景文法,其义皆通
《春秋》的文字,有《春秋》的文法
《史记》的文字,有《史记》的文法
《伤寒杂病论》的文字,有仲景的文法
仲景文法归纳有如下六方面
倒装文法
插笔法
简笔法(又名省文法)
繁笔法
炼笔法
喻笔法;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二、太阳病的病机:;三、太阳病证型;4、变证;;四、治 则;五、预 后:;一、太阳病提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