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第六章-ln.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环境化学第六章 * 土壤的Eh降低,pH值升高,砷的溶解度增大。这是由于Eh降低,AsO43-逐渐被还原为AsO33-,溶解度增大。同时pH值升高,土壤胶体所带的正电荷减少,对砷的吸附能力降低,所以浸水土壤中生长的作物的砷含量也较高。 * 环境化学第六章 * 砷在环境中的转移模式如下: * 环境化学第六章 * 土壤中溶解态、难溶态及吸附态砷之间相对含量 与土壤Eh、pH密切相关:pH上升,Eh下降, 可提高As的溶解性。原因: pH上升,土壤胶体上的正电荷下降,对As的吸附量下降,可溶性As含量升高; Ea下降,砷酸还原为亚砷酸 H3AsO4 + 2H+ + 2e → H3AsO3 + H2O   AsO43-吸附交换能力大于AsO33-,所以As吸附两下降,可 溶性As含量上升。 另外,土壤Ea下降,除直接将+5价As还原为+3外,还 会使砷酸铁以及其它形式与砷酸盐相结合的 Fe3+还原为比较 容易溶解的Fe2+形式,因此可溶性As含量与Eh呈明显负相 关。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土壤中含硫量较高时,在还原条件 下,可生成稳定难溶的As2S3。 * 环境化学第六章 * 砷是植物中强烈吸收积累的元素。 问题:做水稻和小麦的盆栽试验,在施用相同的 Na3AsO4的情况下,为什么水稻糙米中的含砷量高于小麦中? 考虑因素:作物种类;土壤条件(淹水),Eh;砷形态 * 环境化学第六章 * 3、As的危害 As(Ⅲ)的毒性是As(Ⅵ)的60倍。前者可以与蛋白质中巯基(R-SH)作用。 砷的甲基化转化为三甲基砷。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As的危害程度有差异,顺序是 sandsiltclay。 砷甲基化机制:   重要前提是:As(V)还原为As(Ⅲ) * 环境化学第六章 * As的生物化学效应 A、高浓度砷化物使蛋白质凝固。可能是As与蛋白 质中的二巯键反应。因此对As常用的解毒剂是含有 巯基基团并能与砷酸根结合的化合物,如BAL (2,3-二巯基丙醇),可以从蛋白质中去除砷酸 根,并恢复正常的酶功能。 B、与辅酶络合 C、抑制ATP合成。As的性质与P相似,可以干扰由 3-磷酸甘油醛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酯酶的生成。 * 环境化学第六章 * * 环境化学第六章 * 因为它的性质与磷相似,所以砷会干扰某些有 磷参与的生化反应。 磷参与重要产能物质ATP的生物化学合成。 ATP生成的关键步骤是用3-磷酸甘油醛进行,1,3-二磷酸甘油酯的酶的合成。 高浓度的砷化物会使蛋白质凝固,可能是因为砷与蛋白质中的二硫键反应。 对砷常用的解毒剂是含有巯基基团并能与砷酸根结合的化合物。如BAL(2,3-二巯基丙醇),可从蛋白质中去除砷酸根,并恢复正常的酶功能。 * 环境化学第六章 * 第二节  有机污染物 * 环境化学第六章 * 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2001年5月23日,在瑞典首都127个国家的环境部长或高级官员代表各自政府签署《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 《公约》) 签约国有151个;2004年6月获得批准,2004年11月正式生效。 高毒性 high toxicity 高持久性 high persistence 高富集性 high bioaccumulation potential 半挥发性 semi volatility * . * 环境化学第六章 * UNEP国际公约中首批控制的12种POPs是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DDT、氯丹、六氯苯、灭蚁灵、毒杀芬、七氯、多氯联苯(PCBs)、二恶英和苯并呋喃(PCDD/Fs)。其中前9种属于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是精细化工产品,后2种是化学产品的衍生物杂质和含氯废物焚烧所产生的次生污染物。 1998年6月在丹麦奥尔胡斯召开的泛欧环境部长会议上,美国、加拿大和欧洲32个国家正式签署了关于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物公约,提出了16种(类)加以控制的POPs,除了UNEP提出的12种物质之外,还有六溴联苯、林丹(即99.5% 的六六六丙体制剂)、多环芳烃和五氯酚 * . * 环境化学第六章 * * . * 环境化学第六章 * 1、卤代烃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1)来源 氯甲烷:天然源主要来自海洋生物活动。人为源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氯乙烯塑料、农作物等废物的燃烧。 氟氯昂:火山爆发和人为排放(制冷剂、飞机推动剂、塑料发泡剂)。 四氯化碳:工业溶剂、灭火剂和干洗剂。 CHF2Cl(CFC-22):制冷剂和发泡剂。 二、有机卤代物 * . * 环境化学第六章 *

文档评论(0)

139****7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