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pdfVIP

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 《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本试题来源于考生回忆,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用作其他用途!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 1.教学 《紫藤萝瀑布》时,教师讲到 “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主 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贾平凹 《一棵小桃树》 B.刘湛秋 《雨的四季》 √ C.梁启超 《最苦与最乐》 D.叶圣陶 《苏州园林》 解析: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在 《雨的四季》中,作者笔下那或飘逸或缠绵 的雨,把它们曼妙的身姿深深印在读者的眼眸中,而那清新、纯净的雨之心、雨之魂啊,却飘飘洒洒滴落 在读者心海上,掀起阵阵波澜,荡起层层涟漪。此篇文章作为散文,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 (热爱)和对 人生 (生命)的追求。 2.教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师安排学生整理 “送别”主题的作品,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 A.李白 《渡荆门送别》 B.李贺 《雁门太守行》 √ C.秦观 《卜算子 ·水是眼波横》 D.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解析: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 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与 “送别”无关,故选 B项。 3.指导阅读 《朝花夕拾》后,教师拟结合其他散文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阅读散文集的基本方法,下列适 合的是 ()。 A.柳青 《创业史》 B.法布尔 《昆虫记》 C.沈从文 《湘行散记》 √ D.埃德加 ·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解析:A项, 《创业史》是 “十七年”长篇小说的优秀之作,是一部全面描绘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巨 著。B项,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 ·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 卷。C项,《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先生据湘行途中所遇之人和所发生的故事所创作的一组散文,共计11篇: 《桃源与沅州》 《鸭窠围的夜》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等。C项符合题意。D项, 《红星照耀中 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年2月首次 出版中文版。 4.学习 《岳阳楼记》,教师讲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出这两句文意互相交错,上下互文,互相补充 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又找出一个例子让学生加以体会,下列适合的是 ()。 A.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解析:将军也需要角弓和铁衣,都护也需要,角弓和铁衣并不是专有属性。翻译过来就是,连将军和都护 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一句描写了塞外苦 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到将军都拉不开弓,将士的铠甲都冷到难以穿着的景象。这两句话是 运用了 “互文”的修辞手法。所谓 “互文”,是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例 如: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上下两句话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还有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 相隔的互文句式,甚至还有以段为互的形式。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 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5.教学 《送东阳马生序》时,教师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 “余因得遍观群书”中 “因”的意义、用法相同的 句子,下列适合的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B.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解析:题干中表示因果关系,因此、于是。联系前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意思就是: 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看许多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中的 “因”是:“因此” 的意思。出自 《唐雎不辱使命》,是 《战国策》中的一篇史传文,这篇文章描写了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 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的故事。故选A项。 二、问答题(总题数:6,分数:0.00) 6.阅读某教师教学 《蒲柳人家》 (节选)的课堂实录片段,完成此题。 师: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好故事的几个要素,即情节设置巧妙、人物形象鲜明和场景安排合理,正是这些要 素组合在一起,让好故事充满了好 “味道”。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从人物入手,体会 “蒲柳人家”独特的 “味道”。同学们可以

文档评论(0)

书山有路啊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一些自己积累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等考试备考经验,学习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