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扬州慢》教学设计
一、导入
《旧唐书·地理志》 云:扬州地当要冲, 多富商大贾。 《资治通鉴》说: 扬州富庶甲天下。这些讲的都是扬州的繁华富庶, 但它一直是这样子的吗?今天, 我们一起走近姜夔的 《扬州慢》来更多地了解扬州。
二、学习目标、 1、品读诗歌。 2、把握本词的情感主旨
三、学习过程:
(一)解题 《扬州慢》 是一首慢词。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 一般都比较长。
姜夔作词, 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 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 本词中“扬州慢”既是词调
(词牌)又是题目, 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扬州慢”只被用作词谱, 就与词的内容无
关了。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准句读。请两名学生范读上下阕。
落实: 1、读准字音:夜雪初 霁 荠麦弥望 戍角悲吟 余怀 怆然 自度此曲
《黍离》之悲 解鞍少驻初程 胡马窥江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2、再读小序,总结词前小序交待了哪些内容? 明确:
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感情基调 : 怆然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
他人评价 :有《黍离》之悲
明确基调:怆然
(三)再读诗歌——体会情感
要求: 字正句顺;感情基调;语感(语气、语速、节奏等) 。
1、自读 2、同桌互读 3、班内展示
(四)解读诗歌——理解大意
思考问题: 1、昔日的扬州城什么样子? 2 、今日的扬州城呢?
3、今昔截然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 可用上阕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昔日 名都: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繁华热闹
(虚写)
今日
空城: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荒凉空旷
(实写)
今昔对比 虚实相生
为何出现这样情形?
背景链接
南宋初建炎三年 (1129 年 ) ,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
此后仍不断地对南宋发动进攻。绍兴三十一年( 1161 年 ) ,金人十万铁骑踏破扬州,大肆抢
掠,“横尸二十里” ,扬州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 (1164 年 ) ,金兵
又大举进攻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时隔十五年( 1176 年),作者经过扬州时仍然看
到“荠麦青青” ,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 “感慨今昔” ,心中“怆然” 。
(五)悟读诗歌 赏析下阕
初到扬州, 看到昔日盛名在外、 令人向往的繁华都市, 如今竟是萧条荒芜的“空城”!
作者由此想到,如果昔日的才子杜牧再临此地,面对此景,会有怎样的感慨呢?
——惊!
合作探究, 体悟情感: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你觉得, 下阕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 “《黍
离》之悲” ?请读出来。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 , 波
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示例一: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冷月无声”, 月本来无声, 可这么一说, 反而让人觉得它本该是有声的了。 为什么呢?
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 笑语盈耳, 还有美女吹箫唱歌, 月儿见此光景也陶
醉了,仿佛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 可是现在 , “二十四桥仍在”, 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
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 怎能
不令人伤怀呢?寓情于景,无限痛惜,溢于言表!
示例二: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芍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 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 以
往繁华, 它可以供游人观赏, 可是现在城空了, 人少了, 而且国难未息, 谁也无心去观赏它 !
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状况, 及自己的感伤。 这结尾,如百感交集,
一声长叹,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
人物链接
姜夔( 1155 —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身,以清客身份周游
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 擅长写词, 精通音律, 其词作多咏物纪游, 但也寄寓国家衰败、江河变异之慨。
布衣终身,清客词人
(六)整体再读 探究体悟
纵观全词,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怆凄凉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
青”、 “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声,感受到寒凉清冷, 如同空城, 还是词人由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给予词人姜夔极高评价: “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 ”作者
借写扬州的荒芜萧条表达了国家残破、 昔盛今衰的伤痛。 这是一座被战火洗掠过的扬州, 也是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_声声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高中语文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高中语文_张衡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高中语文_我与地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高中语文_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高中语文_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高中语文_文以意为先(高考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高中语文_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高中语文_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高中语文_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高中语文_杜甫诗三首之《登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高中语文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高中语文_琵琶行_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高中语文_琵琶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