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七上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上语文第24 课. 寓言四则. 教案 教学目标 ① 翻译《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积累文言词语。 ② 分析故事情节。 ③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设计 导入 ①《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 (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 寓言情节得出的。)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今 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 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讨论,分析寓言情节,认识寓言情节的作用 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 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 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 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 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 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 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 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 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 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 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 “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 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 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 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 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 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 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 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 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 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 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 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 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 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 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 其他同学评论。 ②自编寓言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 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 班交流,讨论。 在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并能续编情节的基础上,做这 一练习正合适。学生此时的思维正处在活跃高峰,会有很高的兴致。 这个练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想像力,依据生活去合理想像;另一方 面,也促使学生动脑分析生活,正确认识生活,可谓一举两得。因课 堂时间关系,不可能做长时间交流,但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 生考虑情节是否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yongd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