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全“三级”教育培训
行政职能部门新入职人员培训知识
除工业通常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知识外,编制了以下家具业作业过程专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安
全相关知识,供职能部门新入职人员学习参考,希望通过学习了解,能结合相关操作规程、应急措施、预
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管理或监督管理。
第一章:危险因素(部分)
1.1 火灾
火灾发生必须具备氧气、可燃物质、着火源三个条件。
1.1.1 可燃物质
a.有机溶剂在存放、清洗、稀释、加热、涂覆、流平、干燥固化及排风挥发、蒸发的易
燃易爆物质;
b.污染有机溶剂涂料的废布、纱头、棉球、防护服等;
c.沉积漆垢、漆尘的涂装设备内部表面、排风设施的内部空间、建筑物内墙与顶棚表面、
作业现场地面。
1.1.1着火源
a.明火(火焰、火星、灼热):生产作业场所内部或外部带入的烟火,焊接火花,灯具破
裂时的明火,加热的钢板,照明灯具的灼热表面,设备、管道、散热器、电器等过高温度的
表面;
b.摩擦冲击:配件、钢铁工具、容器相互碰撞,带有外露金属件与地坪撞击等;
c.电器火花:电路开启与切断、断路、过载、行灯破裂,线路电位差引起的熔融金属,
保险丝熔断,外露灼热丝等;
d.静电放电:静电喷漆枪与工件间距离过近,使用、储存有机溶剂的容器、管道静电积
累或容器、管道破裂,倾倒有机溶剂等;
e.雷电;
f.化学能:自燃(如亚麻籽油、漆垢、沾染涂料的纤维堆积蓄热),物质混合剧烈放热反
应(如聚酯漆与引发剂),加热涂料时添加有机溶剂,铝粉受潮产生氢气放热自燃;
g.日光聚集。
1.1.3 增加燃烧危险性因素
a.有限空间富氧状态;
b火灾时继续通风;
c.盛装涂料的压力容器、管道破裂与容器倾复后液体流淌和扩散;
d.比空气重的有机溶剂蒸汽积聚的低凹地方(如地沟、地坑等);
c.气温高。
1.2 爆炸
有限空间及通风不良处所,易燃气体及粉尘积聚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着火源瞬间燃烧爆
炸。
1.3 电泳、静电喷涂和电热干燥设备所致触电。
1.4 有限空间缺氧窒息。
1.5 酸、碱溅落灼伤、烫伤。
2 有害因素
D.2.1 生产性粉尘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造成尘肺等呼吸道疾病等.
a.矽尘:喷砂作业;
b.氧化铁尘:喷丸、抛丸及机械、手工干式打磨、磨光等作业;
c.有机粉尘:喷涂粉末涂料及打腻子、磨光、除旧漆等作业。
D.2.2 生产性有毒粉尘和气溶胶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侵入人体。有的可刺激粘膜
(上呼吸道),有的引起过敏反应或皮炎,有的造成急、慢性中毒,有的可以或可能致癌、致
畸、致突变,有的可危害男性生殖功能等。
a.有机溶剂:涂漆及有机溶剂除油等作业,不适当的用有机溶剂清洗皮肤或服装。
b.漆雾:喷漆作业;
c.有毒物质(铅、铬等)粉尘、烟雾:喷涂、打磨、热加工`等作业;
d.酸、碱蒸汽:化学除锈作业。
D.2.3 有害物理性因素
a.噪声、振动:通风机、喷丸机、抛丸机、空压机和电机等设备运转,喷砂、机械打磨
等作业;
b.高温、辐射热:烘干作业;
c.有害辐射线、微波:光固化、红外线干燥、静电喷涂等作业,涂料中的荧光物质。
涂装作业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信息处理,其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应遵守
GB/T13861 规定。
第二章:作业环境(部分)
1 温度
1.1 生产作业区的空气温度不得高于 35℃,当高于 35℃时,工厂应采取有效的防暑
降温措施。
1.2 生产作业区的空气温度不得低于 12℃。当低于 12℃时,应采取局部的防寒保暖
措施。
2 通风
2.1 生产作业区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施以形成良好的空气循环。车间空气中有
害物质浓度不得超过标准规定。
2.2 车间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粉尘的设备,应有单机吸尘或集中吸尘的设施,车间空气
3
中植物性的粉尘浓度不得高于10mg/m 。
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