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意思]知有儿童挑促织.pdfVIP

[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意思]知有儿童挑促织.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意思]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有儿童挑促织篇(1):夜书所见古诗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 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 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这首诗写羁旅 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 ⑥篱落:篱笆。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 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sì zōng),号靖逸,龙泉(今属浙江)人, 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浦城。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 宋政和五年 (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 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 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 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知有儿童挑促织篇(2):小学三年级古诗 8 首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第 1 页 共 3 页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乞巧——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知有儿童挑促织篇(3):夜书所见 叶绍翁阅读鉴赏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 ⑵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 答: (1)答案可以多种,答案示例: ①抒发了思乡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 第 2 页 共 3 页 捉促织,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恋乡思绪。 ②抒发了客居他乡孤寂之心绪。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 凉。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得客居他乡的孤寂。 ③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童年回忆,萧萧寒声, 梧叶摇落的秋景,更衬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 (2)答案可以多种,答案示例: ①以景写情。萧萧寒声,儿童夜捉促织,相互映衬,以此表现诗人客居 乡的孤寂之情或思乡之情。 ②动静结合。萧萧梧叶声、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 ③悲欢对比。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 ④通感运用。萧萧的声音,引起秋寒之感,用听觉引起触觉。 ⑤巧用典故。诗人暗用张翰典故(秋风: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 起,因思故乡,辞官回乡),不露痕迹。 评分标准:第(1)(2)两题各5 分,内容 3 分,语言 2 分。其中第(1) 题答出某种“感情”,第(2)题答出某种“表现手法”,各给 1 分,有分析各 给 2 分。本题只要答出“答案示例”中的一种即可,如另有其它答案,言之成 理亦可。 [夜书所见 叶绍翁阅读鉴赏及答案] 第 3 页 共 3 页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从事一线教育多年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