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权本质的法理透视(民法论文资料).doc

继承权本质的法理透视(民法论文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继承权本质的法理透视(民法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法律或法学”中“婚姻法”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15311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继承权本质的法理透视 1 一、继承权本质的诸学说:演变与评析 2 二、我国关于继承权本质:演变与选择 7 三、意思说在继承法中的适用 11 四、结语 13 文2:民间私了现象的法理透视 13 (一)决定“私了”现象广泛存在的社会机理 14 二、“私了”现象的法理悖论 16 参考文摘引言: 19 原创性声明(模板) 20 文章致谢(模板) 20 正文 继承权本质的法理透视(民法论文资料) 文1:继承权本质的法理透视 时下,我国大陆地区正准备制定自己的民法,作为民法组成部分的继承法必不可少的要纳入进去。然而,面对社会、经济日益剧烈的变化,以计划经济为主要基础所制定的现行大陆地区继承法显然已经不适应目前的社会要求,无法解决许多利益的冲突。逢大陆地区制定民法之际,学者们纷纷从自己的思路出发,提出了继承法的建议稿或若干修改意见[①].尽管如此,对于大多数学者来说,对继承法领域中所谓继承权本质这一基础理论问题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研究,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继承法理论的发展,也限制了设计继承法的思路。所以,笔者对其进行了以下粗浅的探讨,欲弥补此方面空白。网 一、继承权本质的诸学说:演变与评析 所谓继承权本质非指继承人基于何种途径而取得被继承人的遗产,而是指其基于何种原因得以在不同的社会中存在进而引起立法者的重视。关于继承权本质的研究,大陆学界以往是一直保留在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制度层面上加以探讨的[②].随着大陆地区私有制地位的逐步确立,此种研究角度显然已无法立足,故学界开始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关系角度出发加以揭示[③].其不利之处就在于这往往与继承权的取得依据相混淆,致使人们认为继承权的依据就是继承权的本质。实际上,通常所谓的继承权取得依据是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间的关系方面着眼,即继承人取得继承权是基于与被继承人间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抚养关系[④].但这并没有触及继承权的本质,要想正确论及继承权本质,须从被继承人的角度出发,明确为什么在其死后,其遗产由与之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抚养关系的继承人取得。换言之,我们应该关注被继承人基于何种目的将其财产让他人继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诠释继承权存在的缘由,解决了对继承权本质的模糊理解。 不过,从被继承人的角度观察,关于继承权本质的论述主要有以下见解[⑤]:(1)家族本位说。此说认为继承是由于家族共同生活而发生的,没有共同生活不应继承。个人死后,其财产应留于其家族内部。而且,这些家族成员在继承开始前,已经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即便承认遗嘱自由,但遗产的一定数额也必须留给法定继承人。(2)死后抚养说。对一定范围内的亲属,负有抚养义务的人,不仅于生存中应当抚养,在其死后也应继续抚养。继承人正是基于负有抚养义务的人死亡之后受抚养的权利而有权继承遗产的。所以说,受抚养权利人与继承人应是一致的,不需要抚养的亲属,不论其与被继承人的关系如何,也不有继承权,而且遗产继承的范围应以抚养所必要者为限。(3)意思说。该说认为继承的根据在于被继承人的意思。正因为继承由死者的意思决定,所以,被继承人有立遗嘱的自由,在无遗嘱时,立法者理应根据人的一般自然情感推测死者的意思,以决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4)无主财产归属说。该说认为人的人格因死亡而消灭,人在生存中虽为财产的主体,但于其死亡后其财产成为无主的财产,该无主财产的归属,则属于继承问题,全由国家的立法政策而定。网 上述几种学说,对于揭示继承权的本质,有学者认为各有其一面,都在一定程度或一定侧面说明了继承权的本质[⑥].有学者则认为应以意思说为核心,辅之以其它学说的合理成分[⑦].那么,在我国大陆地区即将重新设计继承法的今天,究竟哪一种见解更能揭示继承权的本质?以下则是笔者对其若干评析: 从历史上的形成过程观察,家族本位说甚为正确。在原始社会,氏族内部就已经开始盛行死者的财产转归其余的同氏族人所有,它必须留在氏族中,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各氏族成员的财产很少,所以他的财产就由他最近的同氏族家属分享。母系氏族时期,典型的作法就是男子死时,由他的同胞兄弟,姊妹以及母亲的兄弟分享;妇女死时,由她的子女和同胞姊妹而不是由她的兄弟分享。根据同一理由,夫妇不能彼此继承,子女也不得继承父亲[⑧].而在罗马,就法定继承而言,在《十二表法》中已有明文规定。当时的罗马社会处于以家长奴隶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社会阶段,奴隶制大家庭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en1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