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伤寒医案选三.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论医案选讲》基础医学院伤寒学教研室 鲁法庭 古代伤寒大家医案选讲案例7----脐中出血证 一妇人得伤寒数日,咽干,烦渴,脉弦细。医者汗之,其始衄血,继而脐中出血,医者惊骇而遁。太阳自解:自汗自衄—出血部位??战汗而解麻黄汤证【太阳伤寒与衄(nǜ)解。】46條: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发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以衄代汗)47條: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55條: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以汗代衄)病人自己本身没有能够出现自汗作解,或医生没有用过发汗的方子或用了,而病人没有出汗。总之说明邪气未通过汗而排出体外。阳气被寒邪闭郁太重衄血,为什么还用麻黄汤?此时发汗必须注意一个前提---衄血是点滴不畅,虽然有出血,但是不足以排除邪气类同汗出不彻。本意闭目--头晕目眩(正气抗邪,正气上冲,正气上涌)太阳伤寒与衄:伤寒日久,可自衄而解。伤寒日久,不愈,用麻黄汤发汗,结果汗不出而出现衄解。伤寒日久,见衄,衄血点滴不畅。衄血不止,高热不退【犀角地黄汤】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太阳病,出汗太多,阴阳两伤,表未解)【问题一】阴阳两伤,我们常规治疗思路如何?【问题二】此例阴阳两伤仲景治疗思路如何让?桂枝加附子汤证汗生于阴而出于阳,汗是阴液所化,出汗太多,就会导致阴阳两伤。阴液被伤,筋脉失濡。阳气被伤,经脉失温是表邪未解,仍然有恶风寒。汗出太多,阳气被伤,温煦失司阴液被伤,化源不足。是阳气被伤,气化失司。 ---提示了阴阳两伤固阳以摄阴: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医门八法》--“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294条: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而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少阴禁汗条文阳气虚于下(肾阳虚衰),阴血耗竭于上。故曰下厥上竭许叔微诊治经过予曰少阴强汗之所致也,盖少阴不当发汗。仲景云无治法(难治),无药方,予投以姜附汤,数服,血止。后得微汗愈。 论曰,本少阴证,而误汗之。故血妄行,自脐中出。若服以止血药,可见其标,而不见其本。予以治少阴之本,而用姜附汤,故血止而病除。 姜附汤《/view/1306957.htm济生方》: 严用和(约1200~1268年)字子礼,南宋/view/866703.htm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干姜(炮) 附子(炮,去皮、脐) 甘草(炙)各等分 、生姜5片《圣济总录》,又名《政和圣济总录》: 成书于1111-1117年,/wiki/%E5%AE%8B%E5%BE%BD%E5%AE%97宋徽宗时朝廷组织编纂。 干姜1两,附子1两,甘草(炙)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酒浸,切,焙)1两,白术1两,细辛1两,杏仁1两,麦门冬2两。许叔微(1079~1154年), 案例8 羽流蒋尊病,其初心烦喜呕,往来寒热,医初以小柴胡汤与之,不除。予诊之曰,脉洪大而实。里热实之征【相关原文解读1】《伤寒论》原文96条: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或见症的用药加减 去人参、半夏,加栝蒌实 去半夏,加重人参,加栝蒌根去黄芩,加芍药 去大枣 ,加牡蛎去黄 芩,加茯苓 去人参,加 桂枝 去参枣,换干姜,加五味子许叔微诊治经过热结在里,小柴胡安能除也,仲景云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二服而病除。 论曰:大黄为将军,故荡涤湿热,在伤寒为要药,今大柴胡汤不用,诚误也。王叔和曰:若不加大黄,恐不名大柴胡,须是酒洗生用,乃有力。昔后周姚僧坦名善医。上因发热,欲服大黄,僧坦曰,大黄乃是快药,至尊年高,不宜轻用,上弗从,服之,遂不起。及至元帝有疾,诸医者为至尊至贵不可轻服,宜用平药,僧坦曰:脉洪而实,必有宿食,不用大黄,病不能除。上从之,果下宿食而愈,此明合用与不合用之异也。 【相关原文解读2】《伤寒论》原文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案例8 城南妇人,腹满身重,遗尿,言语失常,他医曰:不可治也,肾绝矣。其家惊忧无措,密召予至,则医尚在座。【相关原文解读2】“太阳病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此处又强调不恶寒(??????)里热逼迫津液外越《伤寒论》原文第6条::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风温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

文档评论(0)

136****18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