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溶解作用 ; 成岩作用晚期阶段,由于不稳定组分已经转变为低镁方解石,其溶解作用多不具选择性,称为非选择性溶解。这时水溶液沿节理、裂缝和原生孔隙流动并将它们扩大的一种溶解作用,常形成溶孔、溶缝、溶沟和溶洞。;溶解-充填-再溶解;第4页/共37页;2、碳酸钙矿物的转化作用 ; 文石质生物骨骼经方解石化后,其原始壳层构造一般尚能残存。 ;3、重结晶作用 ;1.微亮晶的形成作用
由文石或高镁方解石组成的海相碳酸盐泥,在埋藏条件下发生渐进成岩作用时,通过矿物的转化和重结晶作用,都要转变为低镁方解石,使晶体增长至5-10μ大小的微亮晶。
2.微泥晶的形成作用
观察古代石灰岩时,常见某些有孔虫、珊瑚藻类和粪球粒,它们都是由粒径仅1μ左右的泥晶方解石组成,不透明,在反射光下略带白色,福克称其为;4、胶结作用 ;1.碳酸盐胶结物的矿物成分和结晶形态
胶结物矿物成分:方解石(即低镁方解石)、文石、镁方解石(即高镁方解石)和白云石。
三种结晶形态,即泥晶、纤维晶和较粗的粒状晶体。任何一种碳酸盐矿物都可以构成泥晶胶结物;纤维状及针状是文石特有的形态;镁方解石有时也呈纤维状;粒状是白云石和方解石胶结物的特征形态,可呈自形与半自形菱面体、叶片状或他形。;2.碳酸盐胶结物的世代
在古代石灰岩中,早期胶结物一般在颗粒周围组成薄边胶结,常见为纤维状或马牙状无铁方解石;后期胶结物多为粒状含铁方解石,有时按含铁量递增或递减的顺序还可组成多期胶结。早期方解石胶结物多为海水成因的文石或高镁方解石经成岩变化而成,后期的可能为淡水成因或从深埋的地下孔隙水或原生水沉淀形成。;第三世代胶结;3.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与新生变形方解石的区别 ;第三世代胶结;5、交代作用 ;(1).去白云石化作用
方解石交代白云石的作用称为去白云石化作用,交代完全时可形成交代石灰岩。去白云石化过程主要是在富含硫酸盐的地下水作用下进行的。
CaMg(CO3)2+CaS04·2H2O→2CaCO3+MgSO4+2H2O
去白云石化作用比较局限,分布范围不广。;(2).石膏化和硬石膏化作用
??膏和硬石膏交代碳酸盐矿物或组分的现象称为石膏化和硬石膏化。这是硫酸盐化作用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生可能与含硫酸盐的孔隙水活动有关。在地下石膏将被硬石膏交代。交代成因的石膏和硬石膏,一般都具有被交代矿物或颗粒的假象。交代不完全时,晶体中保留有残余颗粒的包体,这种包体在反射光下常呈混浊状到褐色。 ;(3).去石膏化作用
去石膏化常与地表淡水和细菌的作用有关。在地下,还原硫细菌与硫酸盐产生下列反应:
6CaSO4+4H2O+6CO2→6CaCO3+4H2S+11O2+2S
上式表示硫酸盐被细菌还原,产生硫化氢和硫,同时还伴生有方解石交代石膏的作用,硫或被水带走,或留下富集成自然硫矿床。
自生石膏和硬石膏常为板状晶体,或为纤维状、长柱状或粒状,分散或放射状分布于碳酸盐岩中,也常成层分布或呈结核状或“鸡雏”状结构产出。后者溶蚀后常使围岩显现为特征的“鸡笼铁丝”状格架的构造。 ;第19页/共37页;(1).压实作用
颗粒碳酸盐岩中常见的压实现象有:颗粒点接触频率高、颗粒定向和变形、颗粒间线状接触或曲面接触、颗粒压平、颗粒断裂或破裂、颗粒错断或分离、颗粒表皮撕裂、颗粒表部揉皱、颗粒内部构造形变、颗粒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粉碎性碎裂和有机质破碎变形为不规则细脉。;(2).压溶作用
压溶构造主要表现为缝合线构造。;;二、成岩作用的环境;海洋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经历的环境演化视埋藏条件或暴露条件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演化系列,主要是由海水环境到埋藏环境的演化系列(由于埋藏变深)、由埋藏环境到表生环境的演化系列(由于构造抬升使埋藏变浅)以及由海水环境到淡水环境的演化系列(由于埋藏变浅)。;;据王英华等人(1994);上述各成岩环境的成岩标志和胶结作用特征。;第三节 成岩序列和成岩阶段 ;一、成岩序列 ;第30页/共37页;二、成岩阶段及其划分标志 ;第32页/共37页;1.早期成岩阶段
指沉积物脱离沉积介质后,进入地表成岩环境直至深埋藏期之前,其中包括同生期成岩作用,可称为早期成岩阶段。
成岩环境:大气淡水环境或混合水环境或海水成岩环境。
成岩作用复杂多样,渗流砂结构、重力胶结、世代栉壳胶结、共轴增生、颗粒和晶体铸模及单晶充填、淡水白云石、泥晶化、准同生白云石化、混合白云石化、膏化、去膏化、去白云石化、溶孔、溶洞,以及低Sr,B,Na和富Fe3+,δ13C,δ18O等均可作为区分标志。;2.中期成岩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