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第7课--依于仁--仁爱待人教学教案.doc

《中华传统文化》第7课--依于仁--仁爱待人教学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章节教案首页) 课题:依于仁·仁爱待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时数:( 2 )学时,其中理论( 2 )、实验(0 )学时、 上机(0 )学时、其它( 0 )学时,其它是指: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仁和仁爱的含义,理解仁爱待人的三个层面以及为仁的途径。 技能目标:可以阐述仁爱待人的三个层面,并复述为仁的途径。 情感目标:通过仁爱的学习,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之心度人。 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仁和仁爱的含义,仁爱待人的三个层面以及为仁的途径。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以仁爱之心待人。 主要参考资料:《中华传统文化》 教具使用:ppt,课本,黑板,多媒体 课后作业: 孔子的学说被成为“仁学”,请仔细阅读《论语》,找出孔子论仁德的名言。 教学反思: ★Part Ⅰ 导入新课 1)复习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发言回答问题,并进行加分激励。2)完成课前阅读的学习,并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经常会听到“仁人”的说法,你觉得“仁人”使什么样的人呢? 以此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Part = 2 \* ROMAN II 讲解新课 第一节 讲解仁者待人以爱的表现 首先从“仁”的字形上了解“仁”,理解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理解孟子所说的,“仁者爱人,······爱人者仁恒爱之。”(并举例论证其观点----王道与霸道。) 2.讲解“仁”的一个超越,即仁爱上升到社会层面的具体体现。(可引用《礼记·礼运》中的话,或者康有为的《大同书》来阐述“天下大同”的理念。 3.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这是孔子要求人们对仁爱的付出所秉承的原则,可举例:孟之反的“公布独居,过不推诿。”(然后学生讨论仁者先难而后获的事例,并在班级里分享) 二、讲解恻隐之心,人之端 1.孟子说:“恻隐之心,人之端也。”这是仁在内心的根源,可用孟子举的幼童不小心就要落入井中为例进行讲解。 2.“力行近乎仁”,这是仁德知行统一德原则,也是仁体现在具体行为上德表现,可用颜回三月不违仁来举例讲解其含义,并让学生们讨论如何才能做到知行统一。 三、讲解亲亲仁民,仁德爱物 1.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亲亲,是最基本德仁,是一种双向德爱,包含父母与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爱。因此,儒家认为孝悌乃仁之本也。(可以举孔融让梨的例子,也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 2.仁民,就是爱周围的仁,乃至所有的民众,是由亲亲推广而来的爱。忧人之所忧,乐人之所乐,这就是仁民,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泛爱众”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观点,可以军事战争为例来阐述这一观点。 3.爱物是对仁爱进行的第三层延伸,像草木滋生时不砍伐,鱼儿孕育时不捕捞,不杀刚刚出生的小虫子,不伤害刚刚会飞的小鸟,这些都是对万物爱护的体现,可以用孙中山先生说的中国精神来阐述这一观点。 第二节 一、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呼哉?”孔子提出求仁,包括克一己的私欲,使得所行符合与礼的要求,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 1.修养仁德的主要原则就时反求诸己,也就是反向自身寻求,形成内在的自觉性。孔子说:“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为人也是如此,行仁而不得,只能反观自己的仁爱是否足够。 2.修养仁德的具体办法就是“克己复礼”,颜回曾经向孔子询问怎么样达到仁德境界,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孔子还给出了克己复礼的行为参照,就是”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从仁和礼之间德密切联系来阐述这一观点。) 3.修养仁德的要求就是爱之心不离身,还可举例颜回三月不违仁的例子。仁德是进是止,是德是失,完全取决于自己德选择。 讲解忠道与恕道 仁德之道在待人接物上可以概括为“忠道”和“恕道”,南宋德朱熹说,“尽己谓之忠,推己谓之恕。”意思就是在调节人际关系时,一方面对人应当尽心尽力,奉献出自己全部德爱心,这是尽忠;另一方面,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不苛求于人,这是宽恕。 忠道是正面要求人们理解自己所希望德也正是别人所希望德,要设身处地,积极主动地关心人,帮助人。(可举于令仪宽偷的故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倡的恕道,可以举例唐太宗的仁政来具体阐述这个理念,然后让学生们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表述这一观点。 忠恕之道奉行的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曾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爱人是为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不是追求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这种爱必须是仁爱、德爱、不能是私爱、偏爱、溺爱,更不能容忍恶行。(可举周公爱人以德的故事为例) ★Part = 3 \* ROMAN III 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学会仁爱,并以仁爱待人,推己之心度人。让学生们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