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7课《归园田居》 粤教版必修1.ppt

高中语文 第17课《归园田居》 粤教版必修1.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理ppt 整理ppt 陶 渊 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理清思路 1、诗人从何而归? 2、诗人为何而归? 3、诗人归向何处? 4、诗人归去如何? (归之因) (归之境) (归之感) 品读——描绘“归之境” 诗人描绘了哪些景物?为何选取这些景物呢?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鸡鸣 见 听 ——农家本色 ——写院外村落,给人平静安闲、无限亲切之感 ——写出乡村和平安 宁的生活气氛 ——这些景物勾勒出诗人理想中的自然风光 赏析田园诗情 这些景物皆是我们日常所见,为何在诗人笔下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探讨写景的艺术手法) 近景:宅院、林木 远景:村落、炊烟 色彩:桃红、柳绿 声音:狗吠、鸡鸣 层次分明:有远有近 有声有色 有动有静 【小结】 艺术手法:白描、远近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研读——理解“归之因”? 问题引领:陶渊明为何把这田园描写得如此细腻生动?让我们穿越时空去寻找答案。 探究一 1.学生诵读前八句,要求读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处理,作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一是“爱”——爱田园,一是“憎”——憎官场? 探究二:?2.为何如此憎恶仕宦生涯? 陶渊明先后四次出仕,四次归隐:? 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辞归;召为主薄,不就。 36岁,入桓玄幕府;后归家居母丧。 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不久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 41岁,任彭泽令。在官仅八十余日,11月,辞归。 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连续发生的时代,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一?次出仕任彭泽县令仅八十几天,即辞官归隐,彻底告别仕途,直至逝世。萧统《陶渊明传》载:“在其任彭泽期间,?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归园田居》正是在这样一种人生转折关头和心理背景下写成的。 疑问:既然如痴憎恶官场生活,为何要入仕为官呢? 1、养家糊口 2、儒家思想以“治国平天下”为最高理想,任何儒家弟子都有入仕为官的愿望,陶渊明亦会如此 找出寄托作者情感的词语,思考:诗人用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呢?? ——比喻: 鸟和鱼本是自由翱翔之物。“羁鸟”、“池鱼”则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比喻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用“尘网”比喻官场,表现了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将诗人的心灵牢牢束缚。 ——夸张: “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张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加上一个?“误”字更显诗人悔恨之深。 ——对比: 污浊的仕宦生涯和纯真的田园生活对比? 总结:诗人在经历了仕宦的痛苦折磨之后,摆脱了“樊笼”、“尘网”复归田园,自然有一种如释枷锁的轻松与欣慰,所以在他眼里,田园的景物是那样的淳朴宁静、美好亲切。 联读——品味归之感 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归隐后的情感的诗句和词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宁静、闲适、喜悦 小结:本诗表达了作者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以及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热爱之情. 归来的实况 陶渊明的回归生活真如诗中所写那样美好吗?让我们来看看“桃花源”的实况。 1、《五柳先生传》中描写的陶渊明的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落魄时所写诗歌《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饥饿驱使,不知到何处去。来到这个村落,敲开门却说不出话来。 陶渊明生活如此窘迫还毅然辞官,在他的眼里,有什么比穷困更难忍受? 和贫困比较起来,社会的动乱、官场的污浊使陶渊明更难以忍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坚守节操、独善其身、宁可穷困乞食也要坚持自己的人格操守,而绝不与黑暗现实苟合的陶渊明的形象。在物欲横流、黑白颠倒的社会中,陶渊明坚守自己精神上的一片净土,这正是他人格上的可贵之处。 兴读——感发志意? 风景是人类闲居或静处时,对自然的一种选择。所以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登湖……人生多苦辛,看风景是人生的中断,是不带惊恐的逃跑。一直逃到踪影全无时,便是古来的隐者。 ——林贤治《看灵魂》 你觉得陶渊明是一个“逃避主义者”吗? 问题探究 有人也许会把陶渊明看做“逃

文档评论(0)

清风老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惠兴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3BEWA2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