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乐象”研究.pdf-刘鑫-2017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合作推广
©本内容由知传链提供

唐前“乐象”研究.pdf-刘鑫-2017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 1、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2. 2、本文档为正版电子图书,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
查看更多
本书主要研究唐前儒家文化语境下的“乐象”问题。“乐象”在先秦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建立在周代广泛的礼乐实践之中,是诗、乐、舞合一的大型综合艺术形象。“乐象”它借助乐诗、乐歌、乐舞来表达抽象的礼义与乐义。“乐象”的构成为:富有文化意味的和声、作为乐段的诗歌,以及盛大的舞容。象征性是“乐象”最根本的属性。“乐象”的功能分为内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宗教、政教、道德伦理功能,另一方面是内在的,即对个人心性的塑造功能、审美功能。

前言先秦儒家认为,音乐作为一种“象”,诉诸人的感官,表现为人的情感。儒家乐论实际上是“象”论。“乐象”是道德的影像,是人格的影像,也是艺术的影像。“乐象”理论从本质上表达了早期中国关于音乐及艺术的基本认识。对“乐象”进行研究有助于理清中国古代艺术思想的整体来源,也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文论的精神实质。因此,以“象”为本位,揭示“乐象”的含义、构成、功能,从而阐释传统“乐”文化的实质,是本书的基本目的。较之“乐教”,“乐象”更具有艺术美学的本体价值。“乐象”理论体现着传统艺术的气质,以“象”示人,能摆脱语言的束缚,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象征空间。针对“乐象”的研究,是一种还原性的研究,将其还原为一种广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知传链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22222403MA16M69T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