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设计题目: 汽车设计
1 设计目
主要任务: (1)方案的构思; (2)选择最优方案; (3)理论分析; (4)材
料选择; (5)整理 计
目标:对吸能盒薄壁结构在低速碰撞情况下的吸能性能和变形模式进行研究。
2 设计
基本要求: (1)要保证乘员足够的生存空间; (2)除乘坐室以外的车体结构
部分尽可能的多变形,以合理地吸收碰撞能量,使得作用于乘员身体上的力和加速
度值不超过人体的耐受极限,避免人体器官受到伤害而导致伤亡。
内容: (1)吸能盒薄壁结构; (2 )吸能方式; (3 )理论及仿真研究
3
[1]韦保仁,八木田浩史.中国汽车保有量及年产量预测模型研究.城市车
辆.2004,(4):21-24 页
[2]周宇,雷正保,杨兆.基于预变形控制理论的汽车前纵梁仿真 计.长沙理工
大学学报.2005年12月:34-38页
[3]江志勇.基于轿车薄壁构件碰撞的变形及吸能特性的仿真与分析.武汉理工
大学硕士论文.2009:9-11 页
[4]刘中华,程秀生,杨海庆等.薄壁直梁动态撞击的变形和吸能特性的研究.中
国汽车工程学会 2004 汽车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2004,50-56 页
4
计各阶段名称 起 止 日 期
1 资料收集
2 整理思路
3 数据分析
4 初步撰写
5 整理 计、打印装订
汽车设计
: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碰撞问题已成为国内外车辆研究领域的重点和
热点。在我国针对汽车的高速碰撞研究较多,而对低速碰撞的研究较少。所以本文
对低速碰撞的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以UG 为平台,对低速碰撞情况下汽车吸能装置的结构特
性进行研究,尤其是材料特性对吸能装置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了体的优
计方法。
在结构特性研究方,吸能盒为薄壁直梁构件,用有限元方法模碰
撞过程,得计结。并结与数值计方法所得结进行较,证了有
限元方法的正性。
过对不形合材料吸能部件的撞性能进行了研究,正方形
形吸能部件最。据预变形理论对结构吸能特性的影响,采用 置导的方
法对结构进行了优 计,导的 置了吸能部件的度,低了结构的吸
能能力;变吸能部件壁, 计了足碰撞性能数的汽车吸能部件。
结构和材料方对吸能装置进行了进 计。结构方,为中间置
的吸能装置 置了导,到了最大碰撞力的目的;材料方,分析了合
材料的吸能特性,并过对合材料模型分析,得到了正方形的合模
型为最的 计方案。
最,对体车型的吸能装置进行了研究,提了初步进。
研究结为进步研究汽车构件在低速碰撞情况下的变形特性提了理论据
和数据。
:低速碰撞,吸能装置,材料特性,有限元法
Car crash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design
Abstract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the automobile impact had
been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vehicle research field. At Present, most of the research wor
focus on the high speed impact in China: only few of research wor are about low speed
impact. Therefore, the low speed impact problems are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applied in this research. Aiming at low speed impac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