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夜上受降城闻笛》教学设计(教案).pdf

审定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夜上受降城闻笛》教学设计(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夜上受降城 笛》教学案 时 夜上受降城 笛 教学内容 间 教 学 目 1、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标 2、感知作者李益,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历史事迹和本 文写作背景。 3、诵读诗歌,体味情感。 教 学 重 结合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字典,疏通诗意。 点 教 学 难 诵读诗歌,体味情感。 点 教 学 方 朗读法 多媒体 资源利用 法 教 (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设计) 夜上受降城 笛①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②,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 一夜征人尽望乡。 【作者简介】 李益(748-829),字君虞,排行十, 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代宗时迁居 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州郑县 尉。尝为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又佐邠宁 戎幕。宪宗时,历任秘书少监、集贤殿学 士,官至右散骑常侍。文宗时加礼部尚书 衔致仕。久历戎幕,多写边塞题材,悲歌 慷慨,颇多佳作。兼工众体,尤以七绝见 长。胡应鳞 《诗薮》云:“七言绝,开元以 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 《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 可与大白、龙标竞爽。”有《李君虞诗集》, 《全唐诗》存诗二卷。 【注释】 ①、受降城:唐高宗神龙三年张仁愿所筑, 以防突厥,共有中、东、西三城。中城在 今内蒙古包头市西;东城在今内蒙古托克 托南;西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 岸。历来注家注此诗,都注受降城为张仁 愿所筑东、中、西三城中的某一城。其实 此诗中受降城乃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灵武县西南)州治所在地回乐县。贞观二 十年,唐大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 投降,故称灵州城为“受降城”。 ②、回乐烽:烽火台名,当在回乐县境内。 ③、芦管:即指题中之“笛”。 【译文】 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 色清冷如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出征人 都眺望故乡。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 贞元元年 (785)起,李益佐灵州大都督杜 希全幕,约四、五年之久,诗当作于此时。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 景色。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一种 置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 上了诗人的心头,营造了一种寂寥, 清 的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 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思乡 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 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 句写的是声 ; 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 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 铺垫。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 径独辟,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 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这首诗艺 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 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 乐美熔于一炉。 主题 :这是一首边塞诗的绝唱。全诗 四句二十八个字,抒写戍边将士思念家乡、 怀念亲人的感情。从多角度描绘了吹笛人 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练习】 1、“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 气氛? 教 (学) 反 思

文档评论(0)

183****5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