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和消防起源
“消防”
预防和解决火灾和灭火与防火。
《甲骨文合集》中记录了商代武丁时期,奴隶夜间放火焚烧奴隶主之三
座粮仓。这是有文字以来最早之火灾记录。
中国已有两千多年之消防历史,“消防”一词二十世纪从日本引进之,
是一个外来语。但“消防”之根在中国,汉字早在西晋太康五年(284年)就
开始传入日本。现代意义之消防可以更深层之理解为消除危险和防止灾难。
一和消防起源
“消防”
《甲骨文合集》中记录了商代武丁时期,奴隶夜间放火焚烧奴隶主之三座粮仓。这
是有文字以来最早之火灾记录。
据 《周礼》记载,周朝设有管理火政之官员:司烜和司爟和宫正。
司烜之职责就是在城中用木槌敲大铃,以提醒人们注意防火,这便是更夫喊火烛之由来。
司爟负责对在国都中或城郊野外造成火灾者,追究其责任并给予处罚。在古代,人们多
采用禁火吃冷食之办法来消防。特别是在春耕开始之时候,老百姓必须吃饭,因而在禁
火期开始之前就得准备好干粮。
宫正为宫中诸官之长,古人以火烛照明,容易失火,宫正之职责之一,便是监督宫中严
守火禁,提醒防火。
一和消防起源
“消防”
汉:执金吾与都亭
在古代,人口密集之城市均设有治安消防机构,相当于现在之警察局或派出所。
汉代火政官有:别火和夜士。
别火官主要负责宫廷内治火和改火;夜士是汉代掌管皇宫外夜事之差使。主要
负责巡夜和管控灯火等事宜,禁止百姓夜间随便在街市动火。
一和消防起源
“消防”
消防船
据 《汉书》记载,西汉长安“每街一亭”,设有16个街亭;东汉洛阳城内二十
四街,共有24个街亭。
这又称都亭,相当于现在之警察局,内设有建鼓,为“召集号令”之所,又有
亭舍,其建筑比较牢固,有很多房间和大广场,可以驻扎军警,大之可以驻扎
几千人。
一和消防起源
“消防”
唐:长安之武候铺
唐代京师长安,没有亭,却建有治安消防组织“武候
铺”,分布在各个城市和坊里。
这种“武候铺”,大城门100人,大坊30人;小城门20人,
小坊5人。受左右金吾下属之左右翊府领导。在全城形成
一个治安消防网络相关系统。
一和消防起源
“消防”
唐代开始用皮袋和溅筒灭火。
《通典》载:“敌若纵火焚楼堞,以粗竹长一丈,锼去节,
以生薄皮合缝为袋,贮水三四石,将筒置于袋内,急缚
如溅筒”,“令壮士三五人撮水口,急蹙之救火”。
一和消防起源
“消防”
宋:城市消防队
宋代火政官有:厢使和防隅官。
当时,开封一带火禁甚严,官府规定“将夜分必灭烛”,
即到了半夜就要灭掉一切烛火,防止因人们熟睡而发生
火灾。
如有人家要在后半夜烧化纸钱.必须事先告知当地厢使,
以免引起不必要之混乱。
一和消防起源
“消防”
据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开封“每坊三百步有军巡
铺一所,铺兵五人”。
宋代之铺兵也叫防隅军和潜火军,他们都经过严格训练,
责任心强,其主要任务是夜间巡逻,敦促居民按时熄灭
油灯蜡烛等,消除火灾隐患。
一和消防起源
“消防”
望火楼
为了及时发现火警,官府还在地势高处建筑
了望火楼,楼上昼夜有人瞭望,楼下有防隅
官屋数间,屯驻防隅军百余人,专门负责救
火。
一和消防起源
“消防”
明:火兵与多措施防火
元代之正史中未见有“军巡铺”之记载,但
在 《马可 ·波罗游记》中却有与军巡铺完全
相同之 “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