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天志愿服务6小时 这位超级志愿者坚持了近30年.docxVIP

平均每天志愿服务6小时 这位超级志愿者坚持了近30年.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均每天志愿服务6小时这位超级志愿者 坚持了近30年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两优一先风采录】 从事护理服务近50年、志愿服务时长6. 6万小时、发起成 立的公益开展中心覆盖服务对象200余万人次……这份非凡志 愿服务履历的主人公是一位年逾六旬的平凡老人一一邹德凤。 伟大出自平凡,奉献成就精彩。平均每天志愿服务6小时, 邹德凤已坚持了近30年,她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付出,诠 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展现了爱与奉献的力量,推动 这份向上向善的事业不断开展壮大。 “我不去带头服务,谁去呢” 1956年,邹德凤出生于江西南昌。小时候,邹德凤常跟在 担任居委会主任的奶奶后面走访困难户,她记得奶奶经常自掏腰 包买慰问品给大家。 上小学后,邹德凤萌生了助人的想法:“那时,我经常利用 课后时间卖报纸,拿挣到的零钱资助社区孤寡老人。” 年少的邹德凤体验到助人的快乐,一颗爱心的种子从此种 下。 1972年,邹德凤参加工作,成了原南昌铁路中心医院的一 名护士。 开展铁路巡回医疗,为工人检查身体、送药……邹德凤每天 忙碌于铁路沿线站点,凌晨5点起床,晚上10点才回家,因为 这种拼劲,她被大家称为“累不死的小丫头”。 1988年12月,邹德凤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年后,她被调往 社区卫生所工作。 刚到社区,邹德凤就发现,这里的病人以老人居多,很多都 是铁路职工家属,子女常年在外,照料老人成了难题。 “很多老人都是匆忙就医,毛巾牙刷之类的日用品都没带, 子女又不在身边,这些小事我们就帮着做了。”邹德凤说。 邹德凤在社区卫生所成立了一个学雷锋小组,这个小组的名 声很快就传开了,找来的群众越来越多。 谈及为何要义无反顾去做这些时,邹德凤反问:“我们在雷 锋精神的指引下成长,作为一名党员,我不去带头服务,谁去 呢? ”“为了那牵挂的眼神” 邹德凤至今清楚记得曾精心护理过的一位90多岁老人的眼神。 当时,老人的子女找到邹德凤,希望她能去家里看看。由于 老人常年卧床,子女不懂护理,老人浑身长满了褥疮。这一看, 邹德凤就不忍心离开了。她每天前往老人家里擦洗换药、疏通经 络。整整护理了两个多月,老人的褥疮才全部愈合。 老人感受在身上,感激在心里,把邹德凤当成了自己的女儿。 老人去世前,子女打来 ,希望邹德凤去看最后一眼。原来老 人一直在等她,直到邹德凤含泪喊了一声“妈妈”时,老人才合 上了眼。 “正是那种牵挂的眼神,让我坚持到现在。我告诉自己,一 定要将志愿服务做到生命的终止。”邹德凤说。 2013年,邹德凤获得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就在往返北京 领奖的火车上,她又不顾长途奔波劳累,在列车上当起了志愿者。 “她就是这样一刻不停地去助人,一刻不停地去传递爱心。” 邹德凤公益团队成员曾莉斯说。 截至目前,邹德凤对接了 H个社区,2个家属委员会,护 理老人169位。 “她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献给了爱心事业,她的足迹普及社区 的几乎每个楼栋。”南昌市西湖区南站街道二七南路社区党委书 记鲜丹说。 “向上向善的事业要传递下去” “她们不怕苦、不怕累,更不计报酬,不管刮风下雨、天冷 天热,都会定时来看望我们。”老人汪溥每次说起邹德凤和她的 志愿者团队,总是感动不已。 邹德凤的收入大半用于购买食品、药品和慰问品,送给病人 和老人,捐给灾区和困难户。 在丈夫陈洪萍眼中,邹德凤做志愿服务到了忘我程度,她不 仅做志愿服务,还发动家人和身边的人捐献遗体器官。 从一个人的爱心开展为一群人的公益,更多人加入邹德凤志 愿服务团队。 2002年,邹德凤倡导成立江西省红十字志愿护理服务中心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服务组,如今拥有1600余名志愿者;以 她名字命名的“江西省邹德凤公益开展中心”,现有爱心志愿者 上万人,注册志愿者3000多人,累计服务对象200余万人次; 2015年成为江西省红十字志愿捐献者之友协会会长后,邹德凤 开始开展遗体器官捐献者之友队伍,如今已达400多人的规 模…… 针对年轻志愿者,邹德凤还提出“智慧志愿”思路,根据志 愿者的兴趣和特长,与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医院病患进行精准 对接。 “95后”大学生秦佳雯跟随邹德凤从事志愿服务已多年,她与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结下深厚情谊,“把志愿服务变成一种 习惯,把公益事业当成一项责任,虽然辛苦却很快乐”。 如今已65岁的邹德凤仍乐此不疲地传递这份志愿服务的快 乐,“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只要我还能工作一天,向上向善 的事业就要一直传递下去。”(新华社南昌8月4日电 记者闵尊涛) (2021 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5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