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都大学教育综合333真题答案解析.docx

2020年成都大学教育综合333真题答案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0 年成都大学教育综合 333 真题解析一、名解解释(6 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外铄论: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等。 主张人的发展主要是由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教育与训练等决定的,被称为个体发展动因上的外铄论。 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也称课程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普通小学与中学的课程方案,它是指在国家的教育目的与方针的指导下, 为实现各级基础教育的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课程设置、顺序、学时分配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德育途径:德育途径分为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学。 直接的道德教学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等课程的教学活动。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等课程的教学作为道德教学的直接途径,是集中对于学生的道德、政治观念和思想进行教育的途径。 间接的道德教学是指除思想品德课、时事政治课等课程之外的其他途径所进行的德育。就其外延而言,主要包括:除思想品德课、时事政治课等课程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班主任工作;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活动;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间接的道德教育无处不在,存在于一切教学活动之中, 存在于课堂内外,存在于学校内外,且不可认为德育通过直接途径得到实施。 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基础概念,构成认知结构的元素是主体作用与个体的动作或运算。皮亚杰把认知结构用来描述各个主要的认知阶段。不同的认知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而这些认知结构代表着认知发展的水平,一旦具备了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知结构,个体就能以结构作为认知工具,顺利的解决属于这一发展阶段的认知问题。与认知发展阶段相联系的,并被用来刻画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特点的认知结构,指的是一种整体结构或结构的整体。认知结构的一旦建立,便有了相应功能,使得主体无意识的有了认知工具,主体有能力认知到客观存在的各种现象中所蕴含的结构,从而形成有关各领域的知识结构,不同学科领域内的结构论者形成的自然是不同领域的知识结构或成体系。 迁移: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可划分为正迁移、负迁移与零迁移; 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可划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范围,可划分为近迁移、远迁移与自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可划分为水平(横向)迁移与垂直迁移; 根据迁移的自动化程度,可划分为低通路迁移与高通路迁移。 探索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可见, 在探索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二、简答题(4 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教育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教育学最初是从哲学和其他人文学科中分化出来的,逐渐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1623 年,英国科学家培根在其《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结合他对科学的分类,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1632 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问世,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1779 年,德国教育学家特拉普就任哈勒大学教育学教授,这是德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教授。1780 年,他出版了《教育学研究》一书,这也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形成。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理念。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从“致良知” 的观点出发,王守仁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他批判和揭露了传统的儿童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的弊端,主张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在教育方法上他认为应该采取“诱”、“导”、“讽”的“栽培涵养之方”,即以诱启发劝的方法,来取代“督”、”责”、“罚”的传统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认为应该发挥各门课程多方面的作用认为“歌诗”、“读书”、“习皆有其独特的作用,应该综合地加以运用。 在教学程序上主张应该动静褡配体脑交叉,将每天的功课进行精心的安排,使儿童既能学到知识,得到道德熏陶,又能緞炼身体,动荡血脉,舒展筋骨。 “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所谓分限,是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限度。他认为,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儿童的身体、智力都处于形成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暗伤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