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 (附答案) (每小题3分,共计150分,时间共60分钟) 1、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 目繁多,雅致有趣。古代的“及笄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 A、15岁、20岁、30岁、40岁 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 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 D、13岁、20岁、30岁、50岁 2、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 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 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例如:“花甲重逢,外 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 3、“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可以理解 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 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反之亦然。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例如: “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 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 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 4、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前四史”是指:()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B、《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 C、《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 D、《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 5、《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 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四库”是指:() A、仁、义、礼、智B、经、史、子、集 C、诗、书、礼、易D、礼、乐、书、数 6、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 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中“四书”是指:() A、《诗经》、《尚书》、《周易》和 《春秋》 B、《大学》、《中庸》、《论语》和 《孟子》 C、《国语》、《左传》、《礼记》和 《春秋》 D、《诗经》、《尚书》、《礼记》和 《周易》 7、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 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东岳”、“西岳”、“南岳”、 “北岳”、“中岳”分别指的是:() A、恒山、嵩山、泰山、华山、衡山 B、华山、衡山、恒山、嵩山、泰山 C、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 D、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8、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 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 (以年 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 (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 (以国 家为单位记叙历史)、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 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 《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A、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B、通史、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 D、通史、编年体、国别体、通史 9、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 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 “朔”,月中叫 “望”,“望”后这一天叫 “既望”, 每月最后一天叫 “晦”。下面关于 “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① 《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 ② 《庄子 ·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初的 一天;朔:阴历月末的一天。 ③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 ④ “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⑤ “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 ⑥ “正月晦日巷死。

文档评论(0)

毋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