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深度贫困地区文旅产业发展模式实证研究.docxVIP

西部深度贫困地区文旅产业发展模式实证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部深度贫困地区文旅产业发展模式实证研究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旅游正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和精神满足的幸福产业,也是目前贫困地区利用地域文化特色与自然资源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据数据统计,2018年渭源县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了3.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3.5%,远领先于第一、二产业,故对以渭源县为代表的西部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渭源县近几年文旅产业发展展开实地调研,获取企业、农民手中的第一手资料,为新时代贫困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引言   渭源县地理位置属陇西台地黄土高原边缘与西秦岭地槽西端两大地质结构交汇地带。境内鸟鼠山系由南向北延伸,为天然分水岭,岭东为渭河流域,岭西为洮河流域。境内地形明显分为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干旱区、中部浅川河谷川和南部高寒阴湿区3个类型,造就了全境山林纵横、河流交错、南部草场丰富、植被茂盛、多奇山秀水的生态环境。此外,渭源县的人文资源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先秦时期属豲道,秦末汉初设首阳县,西魏改称渭源县,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建置史。历史上留下了大禹“导渭于鸟鼠同穴(山)”(《尚书·允页》)和商末周初孤竹国伯夷、叔齐互让君位隐居首阳山的美好传说,秦长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灞陵桥,以及红军过境、陇右革命地下斗争等丰富多彩的历史人文资源。尽管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但在西部深度贫困地区经济下行、设施落后、开发力度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该县依旧位列2019年国家级深度贫困县。   一、渭源县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富民效应   特殊的自然地质构造和生态气候条件,造就了渭源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鸟鼠同穴渭河源、国家深林公园莲峰山、渭水长虹灞陵桥、系天摩云太白山、三国古道双石门、十里画廊天井峡、古秦长城遗址等景区都是渭源县的著名人文旅游景点。截至2018年,渭源县境内有各类生态文化旅游景点30多处,现已开发有渭河源aaaa级景区、首阳山aaa级景区等文化旅游景点16处,渭河源景区被纳入全省20个核心大景区,累计已经发展农家乐127家。近年来,渭源县牢固树立“大渭河、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理念推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全年全县接待游客达120.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和23.8%,荣膺定西市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县。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见表1),一定程度上在该县脱贫攻坚方面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在2020年全县实现全部脱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就2017年来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01.1万人(次),同比增长29.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32%,新增旅游就业人数927人,增长20.04%,共带动贫困户2700户,体现了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富民效应。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呈正相关关系,2016年中两者的增长速度最快,均达到了30%以上。增速是一个地区是否具有发展活力的体现,虽然2017-2018年旅游人数和收入在持续上升,但是两者增速却同时下降了近10%,近几年增速也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也说明了该县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做适当调整,以提高旅游产业活力。   二、渭源县文化旅游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西部深度贫困地区在旅游资源、文化底蕴、农业资源等方面具备文旅产业发展的良好条件,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交流阻碍、人流物流不畅等原因,未能将人文与自然资源很好地转化为文旅产业经济优势与特色。结合国家统计局渭源调查队统计分析,目前渭源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在硬件方面,受渭源县特殊的地域和空间容量限制,旅游产业的带动能力受限,城市形象不突出、景区周边环境不佳、基础设施薄弱、承载接待能力有限,县内交通条件整体较差,土地硬化面积较少,多数通往景区的道路还没有修缮。且景区内给排水、电力、通讯等管网设施建设落后。在软件方面,文旅宣传舆论氛围不浓、咨询服务功能不健全、市民文明素质与好客程度不高以及行业管理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导致距离游客心目中的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不够   渭源县的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质量不高,文旅产品多以单一的观光型产品存在,缺乏对历史文化内涵、景观审美特征、地域文化背景等主要因素的综合考虑,特别是在古建筑建设、全民性文旅体验项目等旅游产品开发上旅游产品过于单一,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尚未融入游客旅游体验中来,例如戏曲、花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旧受到冷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