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杂字透视清代鲁中乡村的疾病观
摘要:杂字是中国传统社会底层百姓使用的乡土识字教材,真实记录了当时乡村的日常生活、民俗。有些杂字还对当时的疾病进行了记录。通过分析清代康熙年间山东淄川人蒲松龄的《日用俗字》“疾病章第十九”和清代同治年间山东博山人宋信忠的《山头杂字》“疾病第十五”中的疾病类型、病因、治疗方法,可以发现儒家重视生命、重视疾病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山东杂字;疾病观;儒家;价值取向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0-0044-02中国图书分类号:c91文献标志码:a
杂字是“三百千”等正统教材之外的非正规童蒙识字教材,多用方言俗语记述当地乡村日常生活,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实用性。
在现存的清代山东杂字书籍中,康熙年间淄川人蒲松龄的《日用俗字》和同治年间博山人宋信忠的《山头杂字》都对疾病专列一节进行了记录,尤其值得注意。生老病死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疾病的诊疗和保健知识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存在,也反映着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所以,“在文化层面上,疾病从来都负载着价值判断”[1]。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和疾病斗争的历史”。日本早期医史专家富士川游曾将各个时代“国民常见病”的研究作为医史研究的三大任务之一(3个任务包括医学知识的历史、医学家在社会中的地位、疾病的历史,尤其是国民常见病的历史)[2]。所以,了解清代鲁中地区的主要疾病种类,对研究当时民众的日常生活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日用俗字》和《山头杂字》两书都是由淄博当地人撰写的乡土识字教材,其对当地日常民俗、生活反映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毋庸置疑。但要判断其中记载的疾病究竟对应现代的何种疾病也并非易事。经过初步统计,《日用俗字》记录了78种疾病,《山头杂字》记录了41种,共同记录的有20种。
依据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疾病分类,《日用俗字》所记疾病可以归类为耳鼻喉科病、外科病、内科病、眼科病、妇科病、儿科病、其他病(其他病是指根据名称无法判断其在现代是何种疾病的)7类。
耳鼻喉科病:耳聋、耳底、鼻渊、齄鼻、瘜肉、鼻衄、重舌、木舌、牙宣、齿衄、呛食、湊食、咽疼和侯欠。
外科病:癜风、黑干、皵、痣、痦、白秃、癤子、热疙瘩、瘾疹、瘘痀、癞疯、疥、癣、瘊疣、磨眼、脱肛、痔漏、瘰疬、臁疮、悬痈、发背、对口疮、疔疮和疝气。
内科病:酒疸、醋心、嘈杂、噎鬲、吐红、劳瘵、咳嗽、怔忡、心疼、疟疾、伤寒、霍乱、感冒、乌纱瘴、白浊、遗精、寸白虫、吊腺、消渴、鹤膝风、盗汗、脚气和瘿瘤。
眼科病:雀瞽、青睁和眼瞖。
妇科病:吹乳、崩带和带下病。
儿科病:痄腮。
其他病:癖、坚癥、偏瘫、倒食、食黄、腰闪、天行、痘疹、燥疳和骨眼。
《山头杂字》中记录的基本可以归为耳鼻喉科病、外科病、内科病、眼科病、其他病5类。
耳鼻喉科病:鼻渊、牙疼、牙疳。
外科病:痘、疹、癍、疥、癣、秃、癞、痔漏、痈疽、疔疮、臁疮、痘疮、便毒、疝气、蝎子蛰、金疮。
内科病:中风、痰厥、水泻、噎症、痰痨、癫狂痫、怔忡、健忘、惊悸、不寐、伤寒、痢疾、霍乱、疟疾、白浊、遗精、盗汗、疙瘩肉瘤。
眼科病:风眼。
其他病:中迷、梅毒、闪腰。
根据蒲松龄在书中的《自序》可知,《日用俗字》写于康熙四十三年,即1704年。《山头杂字》作者宋信忠生卒年不详,但依据清同治四年(1865)年山头宋氏族谱考证,应是同治年间人。两书间隔150年余,作者都是今山东淄博地区人,书中记录的语言、内容均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所以书中出现的疾病当时在鲁中地区是确实存在的。
2《日用俗字》和《山头杂字》对致病因的描述
对疾病致病因的分析主要体现在《山头杂字》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致病因。
2.1不良生活习惯——酒、色、财、气
“疾病皆是自己找,多有不识此机关。贪恋酒色过了度,临食气怒在心间。此事皆是中病主,少迷用力往里钻。酒色财气少贪恋,若知保身是神仙。遇着争差恕一步,逢有忿怒放心宽。君子能以如此干,强似求药服仙丹”。作者认为酒、色、财、气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是致病因。这种认知是符合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理论的。“中医养生是指通过保养精气、调节饮食、活动形体、调适寒暑等多种方法或手段,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3]”。
秦汉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吕氏春秋·本生》中有“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