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docxVIP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摘要】什么是美?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提出:“美只是真,是被可能的环境提高了的真,是稀有的和奇异的。”那美感是什么呢?它是一种感动,一种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情绪,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诸如文学美、道德美、音乐美、自然美,等等。音乐审美意识则是以音乐感知、情感体验与审美评价为基本环节的意识活动。   【关键词】音乐审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一、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   美感认识是永远不能离开美的对象的感知与表象的感性因素的,如视觉可以看到的各种色彩、线条、动作、表情、自然风光,听觉可以感受到的各种声音、语调,等等。这种感受是一种非社会意义上的情感方式,它纯粹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之上的。听众可以通过音响直接判断,无须经过任何理性化的思考,就能直接感受到。著名美学家玛克思·德索认为,这是一种近乎生理的反应,并称这种反应为“审美反射”。   如古曲《渔舟唱晚》,引子部分成串的琶音出现,使人不由得感受到渔船的由远及近,以及水面的波光粼粼。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中的第六分曲《两个犹太人,一个穷一个富》,包含两个主题,一个主题在低音区,深沉、稳健,节奏带有一定的冲击力,使人联想到一位趾高气扬的富人,神气十足、不可一世;另一个主题在高音区,慌张、忙乱,节奏细碎并带有退缩感,表现了一位胆小心虚的穷人,躲躲闪闪、可怜巴巴。如《天鹅》,舒缓优美的旋律,表现了一种舒适、安详的感受以及天鹅所代表的那种高洁的象征。   由此可见,处于初级阶段的审美活动,是感性的。从这一特性出发,称其为音乐中感性的、大众化的内容,如那些较为外在的、情绪类型鲜明的作品。   二、音乐审美过程中的理性认识   贝多芬的音乐特征,人们常称其为英雄性;瓦格纳的音乐特征称为悲剧性;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人们概述为一种典型的市民音乐;勃拉姆斯的音乐认为是一种崇高的象征,等等。音乐里蕴含的精神,绝非是大众们认为的内容,也非有专业知识的人所认知的,它内在蕴藏的内涵具有思想性,文化内容层次深刻,是高级审美活动的产物。   如音乐具有英雄性特征的贝多芬,与贝多芬的成长经历和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贝多芬成长于一个宫廷乐师的家庭,虽然有音乐相伴的生活多彩而丰富,但物质生活贫困清寒,幼年的贝多芬虽然有一定的音乐天分,但亲生父亲却是一个酗酒成性、只有在深夜才会回家的暴躁酒徒,可想而知少年贝多芬是在怎样的一个家庭环境里含着眼泪开始音乐学习、识谱演奏的。邻居经常听到小贝多芬彻夜的琴声,从他那皱着眉头和紧闭的嘴唇就足以看出他性格的倔强。成年后,在耳朵失聪的巨大打击下,贝多芬仍顽强地和命运战斗,从心底里发出呐喊:“扼住命运的咽喉!”另外,当时的社会背景,正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资产阶级共和理想的追求,激发了贝多芬写出追求真理、反抗暴政的音乐篇章,热情而悲壮。这一点贝多芬在他的作品中,如《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贝多芬作品中伟大、深刻的思想性,使世人将他推上了“乐圣”的宝座。   三、音乐审美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   曾有一件事,使我的心也不禁为之震撼、多年后仍然不能释怀:2002年10月,日本小提琴演奏家松野迅先生来烟台做访问学者,在他的学术讲座示范会上,松野迅先生提到一首日本乐曲《乐之海》。据介绍他本人开始把这首乐曲纳入自己的演奏会曲目,是因为这首乐曲实在是太美妙:柔和的旋律走向描述着春天的风,春天的海,春天的色彩;还不时穿插着江河小溪从绿影斑斓的山涧流过,奔赴一望无际、宽阔海洋的一种喜悦和欢畅。后来,松野迅先生在日本各地做巡回演出时偶然了解到,《春之海》的乐曲作者官成道雄竟然是一位看不到世界的盲人!松野迅先生不禁为之震惊:一位盲人都能够在音乐世界里给你描绘出一个如此丰富、饱满而多彩的世界,并且那里春风沉醉、绿草如茵,这是怎样一个内心强大、热爱生活的灵魂!而我们很多拥有一双明亮眼睛的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温暖和幸福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松野迅先生告诫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能够接纳、感受美的心灵,进而在音乐中去捕捉、放大和表现美,才是一个音乐人的责任和使命,而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内心要有充沛的爱和热情。   我想,当松野迅先生知晓了乐曲作者的情况之后,再次演奏乐曲《春之海》时,用的将不仅仅是一把小提琴,而是用整个心灵、用生命来演奏、来倾诉。因为这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感知觉在起作用,同时还有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人的内心中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应具有的坚强、乐观、豁达的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性、感悟度、接纳反馈度以及热

文档评论(0)

132****06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