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寒杂病论》辩治眩晕病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处方:柴胡15g 桂枝15g 半夏15g 黄芩12g 党参15 g 茯苓15g 白术15g 生姜12g 大枣10g 赤芍15g 炙甘草10g 葛根20g 5副免煎剂 水冲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二诊:患者述头晕头痛减轻,不恶心,心烦口苦减,纳眠改善。 前方有效继服5服 三诊:患者述头晕头痛不明显,不恶心,心烦口苦明显减轻,现颈僵难受不适改善不明显, 前方加葛根用量加为40g ,加鸡血藤30g继服5付 四诊:患者述头晕头痛不明显,无恶心,无心烦,口苦明显改善,现颈僵难受不适改善明显减轻.纳眠正常。继服5服巩固 按:该案病机较复杂,既有太阳经输不利,筋脉失养之证表现,《伤寒论》“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第14条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又有少阳中枢机不利、相火上扰之证表现。还兼见见瘀血痰湿,上阻清窍为患。《伤寒论》第263条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达枢机;合桂枝加葛根汤调和营卫、解肌舒经;合苓桂术甘汤温化痰饮,健脾利湿;合鸡血藤1味加强养血行血、舒筋活络之功;《饮片新参》中鸡血藤“祛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 治风痹症”,《现代实用中药》鸡血藤“为强壮性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如肢体麻木不仁等”, 症机切合,故收功效。 * * * * * * * * * * * * * * * * * * * 眩晕是中医临床常见病证,眩指眼花或眼前黑 蒙,视物模糊;晕系指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 旋转不定,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 晕。中医历代文献中有“眩冒”、“眩运”、“头眩”、“风眩”等不同名称。 眩晕一证,首载《内经》,实证有“木郁之发”、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论述;虚证则有“上气不 足”、“髓海不足”的论述。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 论治眩晕,有“眩”、“目眩”、“头眩”、“眩悸”、“颠 眩”、“振振欲擗地”、“眩冒”、“冒眩”、“冒”、“苦 冒”“冒家”、“喘冒”等描述, 在《伤寒论》 中涉及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各篇, 在《金匮 要略》则见于中风历节、肺痿、痰饮、血痹虚劳、妇人 妊娠、妇人产后等杂病各篇。 病因各异,病机复杂, 有阴阳虚实之分,寒热水湿痰阻之别,实证多由水湿 痰饮为患,虚证多以脾肾阳虚、精血亏虚为因;其治 则因证因人各异,重视虚实夹杂的辨治及其预后判断。 选取《伤寒杂病论》相关原文,归类分述于下 此类眩晕因各种原因引 起膀胱气化失调,水无去路,逆而上行则眩晕。或见 于水结膀胱,气化失调,或由于妊娠胎阻,清阳蔽阻。 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31条: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颠眩,此水也,五苓 散主之。”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头眩,脐下悸动,口渴欲饮,水入即吐,呕吐涎沫,小便不利,或兼见发 热恶寒,汗出,苔白,脉浮。治宜化气行水,兼以解 表,主方五苓散。《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 治第二十》8条“: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 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表现为全身困 重,身肿,站立则眩晕,小便不利,恶寒,舌淡苔白,有 齿痕,脉浮缓。此乃妇人妊娠,膀胱受胎气影响,气 化受阻,水湿内停,蔽阻清阳而眩晕。治宜通窍利 水,葵子茯苓散主之。方中葵子通窍利水,茯苓淡渗 利水,则湿去阳通,所谓“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 便”,故眩晕可除。 伤寒六、七日,邪已入少阳 而太阳外证未罢。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邪热循 经上干空窍。《伤寒论》142条“:太阳与少阳并病, 颈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 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 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伤寒论》171条“:太阳 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 肝俞,慎勿下之。”表现为发热,微恶寒,颈项强痛, 头目眩晕,心下痞硬,胸胁苦满,纳差欲呕,口苦咽 干,脉浮数或弦数。治宜疏散表邪、和解少阳,治疗 可用针刺大椎、肺俞解太阳之邪,刺肝俞以散少阳之 邪,禁用汗下之法。 少阳为枢,外有太阳,内有阳 明,位于半表半里,具有斡旋表里枢机之能,主疏泄 而寓相火,少阳受邪则枢机不利,疏泄受阻,升降出 入失常,邪易郁而化热,循经上炎,扰于头目则眩晕, 灼伤津液则咽干,胆汁上泛则口苦。《伤寒论》263 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临床表现为 眩晕,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不欲食,呕吐,舌苔薄白,脉弦。治宜和解少阳,清泄胆热,主方小柴 胡汤。 l.4 阳明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乃多气多 血、阳气旺盛之腑,若胃经热邪充斥,邪热上犯;或邪 热宿食燥屎结于阳明之腑,使腑气不降,浊气上攻均 可致眩晕。《伤寒论》l98条“:阳明病,

文档评论(0)

139****22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