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MWp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35KV外线施工塔架基础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

50MWp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35KV外线施工塔架基础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0MWp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35KV外线施工塔架基础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1.1 工程概况 1.1.1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市--50MWp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 工程开工时间:2015年11月30日 工程竣工时间:2016年06月30日 建设单位:--市虹源光伏发电公司 监理单位:江苏兴盛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总包单位:--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质量要求:工程质量满足国家、行业质量标准、控制标准及验收规范,通过各级验收合格并完成启动投产。 安全控制目标:杜绝人身死亡事故、杜绝人身重伤事故;杜绝重大设备、重大质量事故,确保工程无永久性缺陷。 现场文明施工目标:按国家电网公司及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有关要求和标准布置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设施,创造良好和规范的安全文明施工环境。 1.1.2 工程简介 新建达尔湖鱼塘总出力31MWp,分成18MWp两回线路,线路从35kV开关站电缆出线至终端塔,以2回集电线路架空至终端塔后电缆接入110kV升压站。双回线路长度6.25km,其中电缆150m,双回塔左侧为Ⅰ回达尔湖13MWp线路。达尔湖外线施工共计基础开挖施工22个。 雷家湖养鱼塘总出力19MWp,线路从35kV开关站电缆出线至终端塔,以1回集电线路架空至终端塔后电缆接入110kV升压站,雷家湖共计基础开挖施工25个。 1.1.3 气候条件 本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受西伯利亚或蒙古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寒冷少雨;夏季为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偏南风,天气清热干燥;春夏之交冷暖气团交汇,阴雨连绵;夏秋之交在单一气团笼罩之时,晴热少雨;具有夏冬季长、春寒夏热、秋冬干阴和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2.9~17.4℃,极端最高气温41.7℃(1805.8.6),极端最低气温-10.0℃(1931.2.1),多年平均最高气温33.0℃,多年平均最低气温3.8℃。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天数125天,年平均降水量1493mm,年最大降水量为2128.0 mm,年最小降水量为763.3 mm;雨量分配不均匀,8月份为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70-80.5%,一般4-6月份阴雨连绵但降水量不大,易产生地区生洪涝灾害,降水量最少的时期是10月至次年1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6%左右。常年主风向为NE向,年平均风速2.9m/s,最大风速20m/s,极端风速37.1m/s,八级以上风日数13.4天。多年平均雾日8天,年最多雾日15天,年最少雾日5天;全年日照充足,年日照时间为1650~2100小时之间,日照率为38~47%。年无霜期239~266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80%。年最大积雪量250mm。 据有关水文地质资料,沿线地下水埋藏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与基岩岩溶、裂隙水。山坡地段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10.0m,山间谷地地段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为1.0~3.0m。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与水塘、湖泊、小溪流的侧向补给。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HCO3—Ca·(K+Na)型水。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少,地下水水位埋藏深度较大(大于5m)。 根据收集区域及附近区勘察资料,线路区沿线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区地下水以上土层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性。 1.1.4 地质情况 该条线路位于--市--乡境内,区域构造上位于九江至--坳褶带中段,其地质作用以堆积作用为主,为沿线原始地貌为山麓斜坡堆积地貌(为岗丘坡地及山前冲洪积平原),大部分地段较为平坦开阔,部分地段地形有一定的起伏变化,开阔地带地面高程多为16-30m,岗丘坡地地面高程约40-90m;沿线零星有大小不等多个水域(水塘、沟溪)。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35KV线路Ⅰ、Ⅱ两线区内地层有:第四系上更新统残坡积(Q3el+dl)层粉质黏土,中更新统冲洪积(Q2al+pl)层粉质黏土、含砾粉质黏土;下伏基岩由新到老分别为三叠系(T)、二叠系(P)、石炭系(C)、泥盆系(D)、志留系(S)、奥陶系(O);而沿线、塔基附近地表出露的基岩多为志留系(S),各岩土层详述如下: (一)第四系(Q) 1、第四系上-中更新统冲积层洪积(Q3el+dl)层粉质黏土:棕褐、褐红色,以硬塑状为主,局部地势低洼处呈可塑状,土质粘塑性一般,厚度2~12m;此层一般分布于沿线地势相对较低地段及部分山坡表层。 2、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层洪积(Q2al+pl)层:由粉质黏土、含砾粉质黏土组成;为褐红、砖红色,具网纹状构造,多呈硬塑状,土质粘塑性一般,局部粘塑性较好,部分地段底下部含砾卵石,粒径20~200mm不等,砾卵石成份为石英岩、砂岩,呈亚圆形,厚度5~40m;此地层广泛分布于线路

文档评论(0)

我家妞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