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2022 年版)
为保护我国松林资源,保障国土生态安全,进一步加强松材
线虫病防治,指导各地科学开展防治,切实提高防治成效,在《松
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21 年版)》 (林生发 〔2021 〕93 号)
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要、监管为重”的防控理念,按照
重点拔除、逐步压缩、全面控制的目标要求,实行分区分级管理、
科学精准施策,以疫情监测、疫源管控、疫情除治为重点,控制
增量,消减存量,有效遏制疫情严重发生和快速扩散势头。科学
制定防治方案,合理选择相应防治技术措施。鼓励因地制宜创新
防控技术措施(疫木处理措施除外),经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
门论证确认后可试点推广,并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备案。
二、疫情监测普查
(一)日常监测
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准确鉴定、及时报告疫情。
1.监测范围。未发生疫情和已实现无疫情的松林(小班、散
生松林)。电网和通信线路沿线,通信基站、公路、铁路、水电
等建设工程施工区域附近,木材集散地周边,自然保护地,以及
疫区毗邻地区,应重点加强日常监测。
- 1 -
2.监测时间。常态化巡查,一般2 个月至少巡查一遍。重点区
域应加大巡查频次。
3.监测内容。调查是否出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
取样鉴定是否发生松材线虫病,对确认新发疫情松林小班及周边
地区进行详查。
4.监测方法
(1 )地面巡查。依靠生态护林员和乡镇林业工作站、林场等
人员队伍以及社会化力量,因地制宜组建监测调查队伍,配备必
要的设施设备,以小班为单位进行网格化巡查,观察并记录松树
异常情况。
(2 )航天航空遥感调查。有条件的地方可应用亚米级卫星遥
感影像数据或航空遥感监测数据分析松树异常情况 (无人机和卫
星遥感监测技术参数参见附 1 )。遥感监测发现松树异常后,应立
即开展地面核实核查。
各地应积极应用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 “松材线虫病疫情防
控监管平台”及其移动端监测 APP (以下简称“疫情防控监管平
台”),推进疫情监测调查精细化可视化管理。
5.取样
(1 )取样对象。应选择尚未完全枯死或者刚枯死的松树,不
要选择针叶已全部脱落、材质已腐朽的枯死松树。可参照以下特
征选择取样松树:
——针叶呈现红褐色、黄褐色的;
——整株萎蔫、枯死或者部分枝条萎蔫、枯死,但针叶下垂、
- 2 -
不脱落的;
——树干部有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的产卵刻槽、侵入孔的;
——树干部松脂渗出少或者无松脂渗出的。
(2 )取样部位。一般在树干下部(胸高处)、上部(主干与
主侧枝交界处)、中部(上、下部之间)3 个部位取样。其中,对
于仅部分枝条表现症状的,在树干上部和死亡枝条上取样。对于
树干内发现媒介昆虫蛹的,优先在蛹室周围取样。
(3 )取样方法。在取样部位剥净树皮,用砍刀或者斧头直接
砍取 100—200 克木片;或者剥净树皮,从木质部表面至髓心钻取
100—200 克木屑;或者将枯死松树伐倒,在取样部位分别截取 2
厘米厚的圆盘。所取样品应当及时贴上标签,标明样品号、取样
地点(需标明地理坐标)、树种、树龄、取样部位、取样时间和
取样人等信息。
(4 )取样数量。日常监测发现有异常死亡松树的小班,死亡
松树数量小于 100 株的,先取样 10 株进行检测,如检测到松材线
虫,可不再取样;如没有检测到松材线虫,应当继续取样检测,
直至死亡松树全部取样检测为止;死亡松树数量大于 100 株的,
如取样 100 株仍未检测到松材线虫,对超出部分按 5%的比例进行
抽样检测。如仍未检测出松材线虫,但在日常监测过程中发现异
常死亡松树数量增加的,应继续取样检测。重点预防区可视情况
增加取样数量。
对已经确认疫情的乡镇,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取样。
(5 )样品的保存与处理。采集的样品应当及时分离鉴定,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