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docx免费

宋词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词: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①定惠院:在湖北黄冈县东南。 ②漏:古代盛水滴漏计时之器。漏断,漏壶水滴尽了,指时已深 夜。 ③幽人:幽居之从,苏轼自谓。 ④飘渺:即缥渺,陷约、记远的样子。 ⑤省:明白。 【译文一】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译文二】 弯弯的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谁看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就像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评点】 此篇是词人被贬居黄州后的抒怀之作。词借咏孤雁夜飞抒写政治失意的孤寂忧愤之情,表现词人不同流俗清高自守的品格。 上片写词人独居定惠院的寂寞冷清。“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营造出一幅夜深人静的画面:半轮残月高高地挂在梧桐树梢,漏壶已 尽,夜已深,四周一片寂静。在这样孤寂的夜里,“谁见幽人独往 来”,谁能看见那幽居人独自往来呢?他隐约出没,就像那“缥缈孤鸿影”。词人以寥寥笔墨,即将一个独来独往、心思缜密的“幽人” 形象描出来。末二句虚实相间,先写“幽人”独自走来,后将人、鸟形象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又以诗意之美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缺”、“疏”、“断”几字写尽幽独凄清的心境,为上片罩上悲凉的气氛。 下片承接上文,专写孤鸿,借孤鸿寄托自己满腹怨恨而又不愿攀龙附凤的情怀。“惊起却回头”一语双关,既可言说孤鸿被惊起而回 头,也可言说“幽人”猛回头。而下句“有恨无人省”也是两层意思, 一层为孤鸿因无故被惊起,故心怀怨恨,无人理解。另一层意思为词 人所思,言自己被贬谪黄州时的孤寂处境。“拣尽寒枝不肯,寂寞沙 洲冷”写孤鸿选求栖息处的情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也不愿 栖息高枝。此处,词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自己高洁自许、不愿随 波逐流的心境。“惊”、“恨”、“寒”、“寂寞”、“冷”等词眼 写出词人在患难之中“忧谗畏讥”的情绪。 全词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冷峻, 为词中名篇。黄了翁《蓼园词选》评为“超诣神品”。黄庭坚《山谷 题跋》说此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 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赏析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 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本词写于州定惠院寓居时,是作者刚从乌台诗案解脱出来,只身到黄州时所写。开头两句写夜深,用“缺”、“疏”“断”几个字写 出幽独凄清的心境。接着“谁见”两句,说只有比人独自往来,“幽 人”指作者自己,是主;“孤鸿”是对“幽人”的衬托,是宾。下片 把两者合在一起,“孤鸿”也就是写作者自己。有一说是苏轼被贬惠 州,惠州有温氏女,年十六,颇有色,见了苏轼,一往情深,时常在 苏轼的窗外徘徊,听苏轼吟咏。不久苏轼再贬儋耳(今海南儋县), 渡海南行,及三年后苏轼遇郝回互惠州,女已卒,葬于沙州。苏轼十 分伤感,因作此词,后来即被衍成一则爱情故事。但近人多认为是好 事者附会之辞,不足为信。抒写从政失意而寂寞孤独的情愫。上片以 幽人引出孤鸿,下片以孤鸿暗比幽人。惊魂甫定,顾影自怜,不肯栖 寨支上的孤鸿形象,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 鸿影。人而似鸿,鸿而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这是本词艺术形 象的特点。而托鸿以见人,自标清高,寄意长远,风格清奇冷隽,似 非吃烟火食人间语。最后两句写宁守寂寞清冷也不肯攀高结贵的品格。此词咏物而不滞于物,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寄托遥深,品格高远。 【赏析二】 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 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 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 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 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 下来的两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

文档评论(0)

mph1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