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命以罪:人与自然
题目
中国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经》)、“天地与 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说法。而西方则有所不同,如梭罗在《瓦尔 登湖》中表达了对瓦尔登湖周围环境遭到破坏的不满,梭罗甚至对当地村民引湖水到家中 洗碗洗碟、制冰商人到湖中取冰等行为感到愤怒。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和看法?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题解析
“人与自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不过这个作文题切入的角度比较独特,是从中西方认 识异同的角度来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题目首先引述了老子和庄子的两句话。“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道德经》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体现了道家核心的哲学思想: “道”按照自然法则独立运行,宇宙万物皆有超越人主观意志的运行规律,自然法则不可违, 人作为宇宙万物中的一分子,必须顺应天道。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一句出自庄 子的《齐物论》,讲的是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这句话被许多研究庄子的学者做过不同的 翻译和理解。其中南怀瑾在他的《庄子讲记》中解释道:“天地是与我同存的,万物是与我 同一的。”也就是把天地、万物和“我”从性质上分离开来一“我”并不是天地的一部分,也不 是万物的一部分,而天地、万物也不属于“我”。“我”与天地、万物同属于一种不知名的东西 的一部分,至于这种东西究竟为何物,大概是“道”吧。
在解读这两句中国古代经典名句的基础上,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两句话所蕴含的中国人 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那就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所以在写作时,我们要关注到中 国传统的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背景,而不能脱离这一背景去泛泛地讨论“人与自然” 的关系。
接下来题目中“而西方则有所不同”一句提示我们,要关注在这个问题上中西方认识上、 文化上的不同。《瓦尔登湖》强调自然对于人类的精神意义和审美意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审美的、非功利的,自然绝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不只是开采的对象和滚滚的财源, 而是充满灵性的生命,自然的这一价值对于人类具有更长远的意义。
因而在写作时,我们应关注中西方在“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的不同,进而思考这两种态 度内在的一致性。同时,我们还需要直面现实,那就是经济与社会加速度发展带来人对自 然更大的需求,而引发对环境的过度索取与破坏这一现实问题,进而结合中国传统的天人 合一思想以及梭罗对自然的认识,来深入地探讨自然于人的深切意义,思考如何实现人与 门然关系的平衡、协调。
袁李阳
老子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面包含了深刻的“人与自然”关 系的哲理:自然孕育了万物,人类只是那渺小的万分之一罢了。
不可否认,万物发展立足于自然。你可曾想过,血肉之躯的组成历经千百万年来岁月 沧桑淘洗,或来于高山,或起于大海,或曾属于另一个生命,或来源于经过宇宙中漫长远 行然终归于这片大地的尘埃。
人类依赖于自然,感激大自然的恩赐。每个人终将逝去,长眠于这片亘古不变却又孕 育着希望、隐藏着未知的大地,与大地共眠。人类立足于自然,涉于险境,为群体谋求福 祉。中国历史上,有神农氏舍身尝百草,有李时珍倾注二十七载心血写就《本草纲目》, 有徐霞客寻访山水只为解读自然之神秘秀丽。自然的恩赐让人们一代代繁衍,而人们对自 然的探索使神州大地得以生生不息。
到了现代,人类的行为却常常与自然背道而驰,经济发展了,自然环境却千疮百孔。
20世纪50年代以来,服珠峰确是挑战自我、尔巴人对此心怀担忧。方式亵渎、毁坏自然。珠穆朗玛峰已然被人类“征服”几千次。诚然,人类富有冒险精神,征 突破极限的体现。然而,不少环保人士,尤其是奉珠峰为圣山的夏
20世纪50年代以来,
服珠峰确是挑战自我、
尔巴人对此心怀担忧。
方式亵渎、毁坏自然。
梭罗热爱瓦尔登湖,说“瓦尔登湖高悬在我心中”,看见农妇取水、商人取冰深感愤怒。 他将心归于淳朴澄澈,与瓦尔登湖融为一体,当然见不得人们对自然的肆意扰动。夏尔巴 人亦为守护纯洁圣山不遭亵渎,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以清理珠峰上的垃圾。
自然孕育生命,亦孕育人文。上苍将整片壮美星河赐予贝多芬,他曾感叹:“我的王国 在天空! ”他认为自己谱写的交响曲包含着来自星河、自然的神圣授意。凡?高曾于山冈眺望 金黄的原野,抑制不住血液中涌动的强烈的创作渴望,他的创作源自自然的恩赐。
人赋予II然各种象征意义,却常与自然之道背道而驰,欲征服自然,却不知长此以往 人类的未来会被自己亲手葬送。
人文与科学的发展并非为了向自然无止境地索取,只给予自然少之又少的回馈与补偿, 而是以人之所为守护这一方自然纯净。这片大地上曾有过万千过客,人类也曾与自然和谐 共生,因此,何不与自然共存、共荣、共生、共进?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