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唐纪·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原文及翻译.docxVIP

《资治通鉴·唐纪·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原文及翻译.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资治通鉴·唐纪·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 原文: 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夫,永空塞北之地。”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 西突厥种落散在伊吾,诏以凉州都督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于碛口贮粮,来者赈给,使者招慰,相望于道。大亮上言:“伊吾之地率皆沙碛其人或独立君长求称臣内属者羁縻受之使居塞外为中国藩蔽,此乃施虚惠而收实利也。”上从之。甲寅,高昌王文泰入朝。西域诸国咸欲因文秦遣使入贡,上遣文泰之臣厌怛纥干往迎之。魏征谏曰:“今日下初定,前者文泰之来,劳费已甚,今借使十国入贡,其徒旅不减千人。边民荒耗,将不胜其弊。若听其商贾往来,与边民交市,则可矣。傥以来宾遇之,非中国之利也。”时厌怛纥干已行,上遽令止之。 译文: 突厥灭亡后,投降唐朝的还有十万户,太宗下诏让郡臣协商如何处置。大臣们都说:“北方狄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的祸害,现在很幸运他们已经败亡,应当全部迁徙到河南兖、豫之间,让他们的种族部落分别散居在不同的州县,教他们耕种织布,将他们转为农夫,使塞北地区永久空旷无人。”温彦博认为:“将突厥人迁徙到兖、豫之间,则违反其本性,这不是让他们生存的方法。假如挽救他们于将亡之际,教他们生产生活,教他们仁义礼教,几年之后,全都变成我大唐民众。选择他们中间的部落首领,使其入朝充任宿卫官兵,畏惧皇威留恋皇恩,有什么后患呢!”太宗最终接受温彦博的计谋。 西突厥部族散居在大漠外的伊吾地区,太宗下诏任命凉州都督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在碛口存贮粮食,凡来此地均予赈给,又让使者四处招抚,道路相望,远近不绝。李大亮上书言道:“伊吾地区,多是沙漠,当地人有的独立为首领,要求归附大唐,不妨加以笼络把握,让他们居住在塞外,为我大唐屏障,这才是施以小惠而坐收实际利益的方法。”太宗听从了他的看法。甲寅(二十四日),高昌王麴文泰来到朝中。西域各国都想趁此机会跟着文泰派使节进朝贡品,太宗派文泰手下的大臣厌怛纥干前往迎接。魏征劝谏道:“如今日下刚刚平定,从前文泰来朝时,已耗费很多,如今假使有十国来进贡,则随从不少于一千人。边区民众耗费过大,将难以担当。假如允许他们商人间相互往来,与边区百姓互市贸易,这还可以,如以来宾接待,对我大唐没有好处。”当时厌怛纥干已经动身,太宗急令人阻挡。相关练习:《西域诸胡多至张掖交市》《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档评论(0)

czqj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