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编辑课件 治疗 (三)、抗感染治疗 抢救措施如人工气道、通气支持以及吸入疗法等很易诱发感染。 滥用、多用、长时间强力抗生素,常可引起二重感染。 应用广普抗生素(特别是用激素)时应反复查痰、尿、粪,一旦发现真菌,应立即进行处理。 使用何类抗生素、用多大剂量、多长时间,很难规定一个通用方案。 抗生素种类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及进展较快的抗生素有以下几种: 1.头孢类: 头孢一代(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其作用特点 主要针对G+球菌; 头孢二代(如头孢孟多,头孢呋辛等)其作用特点为对G+球菌和G—杆菌均有效; 头孢三代(如头孢氨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等)其作用特点为对G—杆菌作很强,而对G+球菌用弱; 头孢四代(如头孢匹罗,头孢吡肟) 抗生素种类 头孢四代(如头孢匹罗,头孢吡肟),是国外研制的新一代抗生素,国内尚未广泛应用。其作用比较第三头孢有以下特点: ①抗菌谱更广,对G+球菌比第三代头孢好,如葡萄球菌感染,特别是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②抗菌活性更强。对G—杆菌,如肠杆菌科抗菌活性大于头孢他定和头孢氨噻肟。 ③对β-内酰胺酶有更好的稳定性,对由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有良好的稳定性,不诱导Ampc,基因表达的β-内酰胺酶。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临床上应用多年的泰能是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钠盐组成,是临床评价最高的品种之一。其羟基侧链和β-内酰胺环结合成反式结构,固有它独特的结构特点。这种结构使它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以及具有快速穿透细菌外膜的能力。西司他丁是一种肾脏酶抑制剂。能防止亚胺培南的降解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泰能抗菌活性广,包括需氧及厌氧的G+球和G—菌,并对头孢三代耐药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仍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由于亚胺培南与细菌壁的PBP—2和PBP—Ib结合,导致细胞迅速溶解,使G—菌内毒素适当水平低,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会被独特的碳青霉烯酶水解。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嗜水气单孢,芳香黄杆菌等存在着这种酶,故临床上在上述细菌感染时不推荐使用。 治疗 3.氟喹诺酮类: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来立信),可帕沙星,诺氟沙星等。其优点为:口服吸收好,不做皮肤试验,抗菌谱广,组织中浓度高,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对细胞内生长的病原体,例如军团菌,分支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有效。其缺点为对G+球菌不如β—内酰胺类,对关节和骨骼有损害,尤不推荐应用于婴幼儿和青少年。耐药性增长快,对某些药物如茶碱类清除有影响,有些有光过敏反应。 治疗 4.大环内脂类: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十五元环)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十四元环)等,其特点为对G+球菌疗效好,新型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抗菌谱广,组织内血药浓度高,例如阿奇霉素,其组织间血药浓度为血浆中的50倍,大大增强了感染组织的抗菌活性。其对非典型感染病原体疗效好,抗生素的后效应(PAE)较长。近年来文献报导此类抗生素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长时间小剂量服用可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和生物被膜病等疾病。此外,红霉素还具有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能增加食道下括约肌(LES)压力和食道蠕动,避免胃食管反流。 治疗 5.氨基糖甙类: 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爱大霉素),奈替米星等。我国发现的依替米星是庆大霉素氨基乙基化产物,抗菌活性优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与奈替米星,并对MRSA亦有较强作用。后两者耳、肾毒性较低,为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治疗 抗深部真菌药物 二性霉素B仍为最有效的药物,惜其毒性,为其缺点。其适应症为念珠菌,新形隐球菌,曲霉等,并与5—氟胞嘧啶(5—FC)有协同作用。新型抗真菌药物有氟康唑(静脉使用为大扶康)对新型隐球菌,念珠菌属和组织胞浆菌敏感。 抗厌氧菌药物 青霉素,氯霉素,氯林可霉素,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等。红霉素仅对厌氧球菌有效,而灭滴灵对所有厌氧菌均有良好效果。 治疗 (四)、碱剂抗酸问题及电解质补充 呼酸失代偿患者,碱剂有效纠正PH,但其代价是通气量减少,进一步加重CO2潴留。 呼酸并代酸患者,使用NaHCO3也可加重CO2潴留的危险。(NaHCO3+HAC→NaAC+H2O+CO2↑)。血液CO2分压上升进入脑脊液,有加重神经中枢的酸中毒危险。 增加通气量仍然不可忽视。 PH≤7.2,可酌情补少量减性药物。(20-40ml) 治疗 ㈣、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 呼吸性酸中毒:主要立足与改善肺泡通气,降低PaCO2。一般不给予碱性药物。如果PH<7.2时,考虑短时间内不能改善气道阻塞并合并有代谢性酸中毒时,可给予碱性药物。一般可根据PH降低情况,给予5%Na HCO3—100m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心理测评399.doc VIP
- 男科的现状与发展战略.pptx VIP
- BOSS效果器ME-70中文说明书.pdf VIP
- 2025年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5.3 认识直角(课件)2025-2026学年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ptx VIP
- 《大学语文》怎样读懂一首诗(1)-教学课件.ppt
- 幼儿照护中级核心技能考评标准.pdf VIP
- 老视框架眼镜验配专家共识(2025).docx VIP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新生儿疾病诊疗指南:新生儿复苏(2025年).pptx VIP
- 《基于STM32单片机的LED室内照明智能调节系统设计(附PCB图和原理图)》11000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