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过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节是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整个中国的过年气息隆重而热烈。而上个世纪70、80年代以前,过年的气息则是另一种景象。    小时候过年,是全家总动员的时候。过了腊月,母亲就会从家里隐秘的地方拿出很多票据,有布票、粮票、油票、肉票等等,然后计算哪些钱要买布,哪些要买肉。钱、票确定后,就是分配任务,买肉排队是需要力气活的,给大一点的孩子扯布置新衣,是要兑现一年的承诺,至于小的吗?也就是把哥哥姐姐们穿剩的衣服洗洗干净,也算是新衣服,穿着过年了。有新衣服穿是过年的标志,这个观念影响深远,以致于现如今的逢年过节,必买新衣服过年,这仿佛是一种仪式,想来也是那个时代给留下的烙印。    除夕之前的日子才是孩子们过年真正好玩的日子。放寒假也好一阵了,学习差的孩子屁股挨打的滋味也差不多忘记了。没有学校管束的一帮孩子便开始四处寻找游戏和玩伴,有玩打石蛋子进洞的、有打泥巴杖抓特务游行的;小姑娘们主要是跳绳升级和打沙包,都是些户外的活动,身体灵活矫健,不像现在的小孩,每人捧上一只手机埋头于虚拟游戏中。记忆深刻的是打纸板,学习成绩不好的大概都把作业本和书本撕扯开来做纸板。从拍打纸的仰扑(把两张纸折成四方形的纸板,另一人也用纸板将地上的纸板打翻过来就算赢);再到“纸飞机箭”(用纸折成箭头型状,插到小竹筒里,有格的用子弹壳那是条件好的,打出去,后面的打中前面的算赢);最后是打清凉油瓶子,打弹子。(在地上挖几个洞,打中算赢);一堆的纸板、飞机、清凉油瓶子,装满了衣服口袋和书包。然后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一沓一沓码放,占用了母亲摆放年货的抽屉。母亲们发现了,怒不可遏,于是呵斥声、挨打声和哭泣声,在古老的街坊邻里分别响起,此起彼伏,门口则天女散花般地丢出孩子们的“战利品”,情景煞是有趣。    母亲们在年前是要赶置年货的。放了假的孩子天天闲逛,在家就到处找东西吃,像嗷嗷待哺的家燕,急不可待。母亲在孩子的眼中是能变吃食、能干的魔术师。一堆面灰、米粉,加温水揉和变成面皮,切好再油炸,油乎乎、金黄、喷香的兰花根新鲜出炉,再分开一些米粉,加点糖水,与没有糖的叠起来,卷成圆筒状,切成花片了。最有特色也最难忘的我认为是豆糍粑(用小半炒米大半籼米磨成浆,放点豆子或花生米在模具面上用油炸)空气中弥漫着强烈的甜香味,有着妈妈手指的味道,也是过年的味道!于是,孩子们开始四处串门,互相品尝着妈妈没注意时偷偷拿出的年货。那个香甜啊!似乎肚里的馋虫全都跑到喉咙、嘴巴上了。    鞭炮是要买的,家里钱不多,大概买上50响或100响的,要拆开了,一个一个放,田野中就零碎突兀地响起一声声鞭炮声。以后发展到炸杯盖子(喜欢看盖子瞬间飞到天上)、炸管子(喜欢听管子 里的一声闷响),还有拿着点燃的鞭炮向河里扔去(看鞭炮快落入水里时凌空爆炸,腾起一股烟雾),个个满心欢喜、兴致勃勃,能玩上许久的时间。我印象深刻的是大一点的小孩,胆子大,又不舍得扔掉未炸响的鞭炮,就两指尖捏着鞭炮的尾巴,点燃极短的引线,手便迅速地伸直,“啪”,鞭炮炸了!男孩拍拍手,脸上很骄傲的样子!现在想起,都是一帮熊孩子的玩乐。过年时节,鸡鸭是看不到的,大概母亲们早就把它们关好了,或者都宰杀了,免得这一帮熊孩子们闹腾,吓得鸡飞狗跳的。只有灰扑扑的麻雀,在凌空鞭炮的袭击下,扑棱棱赶紧逃离,留下几片残缺的树叶飘落下来。    除夕夜,83年前是没有讲究的,家里没有电视机,孩子们四处玩。找同学、朋友聚在一起,交换各自家中的年货,小伙伴们叽里呱啦说些玩乐愉快的事,我最关心的则是什么陶花、花片、豆糍粑哪家的年货好吃,灯芯糕、雪枣、小白兔奶糖又是哪家的年货。83年后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好像把全国人民都聚拢在电视机前了(不过,我对84年张明敏的歌“我的中国心”是记忆犹新的,唱歌的风格与大陆的完全不一样),可一家人总围坐在一起看电视,打麻将,年的味道,却缺失了不少。    大过年的,到百货公司3-5分钱买个气球,唔-啦,呼-呐的满街响,再到电影院门口放一阵鞭炮回家里,家里给的红包压岁钱也用完了。不像现在有钱财交往的攀比,到同学家去拜年,喝杯胡椒开水,品尝平时没有吃的美味,那是真正享受过年快乐!笑、嬉闹、放肆大叫、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喝口水、红通通的脸蛋兴奋的脸,年味完全迸发了出来!那岁月真是难忘!    如今五十多岁的我们,每年的岁月更替已经习惯,驾轻就熟的,全然没有过年的激情。看看电视、网络,中国的过年也慢慢变成了人类迁徙之路,各类新闻媒体成篇累牍地报道春运的繁忙;红对联、大灯笼,张灯结彩;鞭炮声、祝福声,喜气洋洋;人人笑容满面,但我似乎觉得总缺少了一种实实在在、敞亮的率真和一股酣畅淋漓的快乐!再瞧瞧身边的孩子,总宅在家里,手机、电脑是他们的最爱,过年和平常的日子也差不多,只剩下一串串噼里啪啦、像集体示威般的炮仗声,宣示着年的到来!但过年的味道,

文档评论(0)

墨语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