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舞 狮
全 家 人 围 坐 观 看 春 节 联 欢 晚 会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还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种,你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
(1)开始的,第一。
(2)为首。
(3)主要、根本。
(4)元素。
(5)构成一个整体的。
(6)货币单位。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元 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特别有才华,不仅文章写得好,在政治上也很有抱负,通过他的努力,这一年他终于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这时的王安石特别高兴,心想:手中有了权力,就可以为老百姓多做好事。大年三十的晚上户外飘着鹅毛大雪,户内王安石喝着自家酿的屠苏酒,一杯接一杯。渐渐进如了梦乡。突然一种声音把他吵醒。你听,好热闹的鞭炮声,诗人睁开眼睛,温暖而明亮的阳光透过窗户,斜射在早已准备好的新春对联上,红红的对联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的醒目。这时的王安石睡意全无,披衣而起开始吟诵:
元 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
屠
曈
换
符
(bào)
(爆竹)
(tú)
(屠苏)
(tóng)
(曈曈)
(huàn)
(转换)
(fú)
(符号)
我会读
爆、屠、符
自读要求:
边读边把不懂的字或词用圈圈起来。
把整首诗读通、读顺。
通过自己的朗读,试着把节律画出来。
元 日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诗中向我们描绘了古人过新年时的哪几幅画面?请你在古诗中找一找,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
爆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的来历:鞭炮发明以前,古人用烧竹子发出的爆裂声驱鬼辟邪,庆祝过年,所以叫爆竹。
放鞭炮
“爆竹”的来历:鞭炮发明以前,古人用烧竹子发出的爆裂声驱鬼辟邪,庆祝过年,所以叫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
诗句意思: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燃放爆竹
诗中向我们描绘
古人过新年时的画面:
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日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上,据说可以避瘟疫。
喝此酒有个规矩,按先幼后长的顺序依次饮酒。
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燃放爆竹
诗中向我们描绘
古人过新年时的画面:
喝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初升的太阳把它的明亮耀眼的光辉洒向千家万户,人们都出门来迎接朝阳。
燃放爆竹
诗中向我们描绘
古人过新年时的画面:
喝屠苏
迎红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在桃木板上分别画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图像,悬挂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后来人们为了图省事儿就直接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这就是最早的桃符。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春联。
人们把旧的桃符取下来,换上新的桃符。
燃放爆竹
诗中向我们描绘
古人过新年时的画面:
喝屠苏
迎红日
换桃符
再读诗文,一边读一边品味文字给你的感受。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大家的感受?
我们就来找找这“暖”意来自何方。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暖?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暖意”何处来?
曈曈日
放鞭炮的热闹
长一岁的快乐
春风送暖
屠苏的力量
你们看看在作者的心中,这里的除旧迎新,除了送走过去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还有什么别的意思吗?
在王安石担任宰相之后,积极推行新法,《元日》就写于这一年的春节。在他的心目中,新的国家政策好像春风浩荡,阳光普照,一定会给国家带来了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气象,此时此刻,王安石的心情怎样?
兴 奋
激 动
充 满 信 心
谁“暖”?
作者“暖”:
新法推行成功。
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快乐,这是一个心系天下的智者传递过来的温暖。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到了;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为庆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