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怨歌行》(作者班婕妤)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pdfVIP

古诗《怨歌行》(作者班婕妤)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怨歌行 班婕妤 [两汉]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标签 咏物、写人、宫怨 译文 最新裁出的齐地上好丝绢,犹如霜雪一般洁白。 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 随你出入,伴你身侧,摇动起来微风徐徐拂面。 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 用不着的团扇将被抛弃,扔进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断绝。 注释 新裂:指刚从织机上扯下来。裂,截断。齐纨素:齐地 (今山东省泰山以北及胶 东半岛地区)出产的精细丝绢。纨素都是细绢,纨比素更精致。汉政府在齐设三 服官,是生产纺织品的大型作坊,产品最为著名。素,生绢。皎洁:一作 “鲜洁”, 洁白无瑕。 合欢扇:绘有或绣有合欢图案的团扇。合欢图案象征和合欢乐。团团:圆圆的样 子。 君:指意中人。怀袖:胸口和袖口,犹言身边,这里是说随身携带合欢扇。动摇: 摇动。 秋节:秋季。节,节令。凉飙:凉风。飙,疾风。 捐:抛弃。箧笥:盛物的竹箱。恩情:恩爱之情。中道绝:中途断绝。 赏析 该诗又题为 《团扇诗》 《纨扇诗》 《怨诗》,是一首著名的宫怨诗。 该诗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 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 (裂)下来的一块齐国 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 洁无瑕,更加是 “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 美绝伦, “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 志节高尚;也是写其内在本质之美。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 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 轮团圆的月亮。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 是一种对称的图案花纹,象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 《古诗》中 “文彩双鸳鸯, 裁为合欢被”, 《羽林郎》中 “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 “合欢”, 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 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也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 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 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 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两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候君侧, 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 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 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 “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 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 皇帝对她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 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 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班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 “常恐”, 正说明乐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遍心 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 “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 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 怨怒之幽深,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丽感慨其不幸! 该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 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 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 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 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 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 写纨扇之盛,何等光彩旖旎!后四旬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 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 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 关于作者 班婕妤 (公元前48年—2年),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 女作家之一。祖籍楼烦 (今山西朔县宁武附近)人,是汉成帝

文档评论(0)

186****3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