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一个隐秘的伤疤.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克拉玛依一个隐秘的伤疤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生活休闲”中“婚嫁育儿”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6922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克拉玛依一个隐秘的伤疤 1 一声“让领导先走”的大喊 6 一座埋葬童稚和青春的墓群 8 300多座坟茔,接纳的大多是花季般的生命。 8 文2:德国隐秘的饥民 9 参考文摘引言: 13 原创性声明(模板) 14 文章致谢(模板) 14 正文 克拉玛依一个隐秘的伤疤 文1:克拉玛依一个隐秘的伤疤 在克拉玛依,虽然那场大火已过去20年,但痛苦的烙印依旧可见。 广场上的友谊馆,像一块纪念碑独自兀立;更多的伤痛,深藏在亲历者背井离乡的身影里,抑或是遥远的记忆深处。 几百个墓碑上,在同样的位置,镌刻着一个同样的时间―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八日。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年轻的人们已无从了解隐藏在这串数字背后的那段往事。 2014年10月5日,新疆克拉玛依刮风降温。在准噶尔路一间图片社,提起20年前的那场大火,罗萍(化名)的声音里有一种颤栗,就像玻璃门外被大风摇撼的树枝一样。 街道上是川流不息的行人,不时有包着头巾的维族姑娘匆匆而过。 图片社往西不远处,就是准噶尔路和友谊路的交叉口。靠右边的人民广场上,有一座白色建筑。20年前,吞噬了这座城市几百个孩子生命的大火,就发生在这座建筑里,其中包括罗萍所在单位的6个孩子。 1997年,失火的建筑要被拆除。为了纪念那些孩子,在市民们的强烈要求下,建筑的前门最终被保留了下来。 一场大火引发的惊天灾难 象征中苏友谊的克拉玛依友谊馆建成于1958年,见证了这座石油城的崛起和发展。在这座当地最大的剧场,每年举办的各种联谊活动、联欢晚会、现场会、职工文艺演出不计其数,也经常有国家领导人在这里出席活动。 然而,1994年12月8日,一场大火,将它的辉煌烧为灰烬。 那天,克拉玛依市教委和新疆石油管理局教育培训中心在友谊馆举办迎接自治区“两基”评估验收团专场文艺演出活动,全市7所中学、8所小学的学生、教师及有关领导共796人参加。 突然,大火发生了,短短的20分钟,克拉玛依数百个家庭的命运从此被改写。 “四周到处都是火光,却感觉漆黑无比。有人摔倒了被踏在脚下,后面的人停不下来,只能踩踏过去继续向前,即使你不想踩,也停不下脚步。”一名生还者回忆说,当他手脚并用刚刚爬到门外,卷帘门掉了下来。生死一瞬间,他清清楚楚听到,里面的人还在拼命砸门呼喊。 很多亲历者的痛苦记忆,至今依然能让人们感受到他们的恐惧和绝望。 “我被后面的同学推着向外跑。越跑越挤,越来越挤。看到门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离它是那么远,我不知道是自己挤出来的,还是被挤出来的。 “妈妈脱下大衣,裹着我,往家的方向走,我还是忍不住地回头。依旧是那样一幅画面,浓烟下、铁栅栏里流泪的脸。依稀能听见他们夹杂着哭声的呼喊。 “整个城市一片哀嚎。每一处角落都有人在喊自己孩子的小名,捂着耳朵依然能够听见。 那个不眠之夜,人们泪流成河,城市泪流成河,这是克拉玛依有史以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天。 几乎全城的人都自发参加了抢救工作,克拉玛依油田总医院大门外挤满了人,参与善后执勤的民警手挽手,肩并肩,组成了一道坚实的人墙。 “人们在往里冲,我们在拼死阻拦,队伍扭来扭去像条长蛇,两边的人同时都流着眼泪。”一名女警回忆道。 那一天,克拉玛依就像变成一座死城,每个人脸上都弥漫着哀伤的表情。一时之间,棺材、花圈都不够用,连坟场都变得拥挤。 “那段日子,空气中都是浓烟的味道,我好几天吃不下饭,夜夜做噩梦!”罗萍嗫嚅着,像是说给记者,又像是说给自己。“那种压抑的感觉我永远都忘不了,当时现场你们没看到,特别心酸。每天街上都是安葬孩子的人。我去帮同事家遇难的孩子化妆,看了可难受,化不下去。我陪了她一个星期,她都快疯了。 两年半之后,友谊馆所在的位置仍然是一片灰烬,由于地处市中心,有关部门提议在原址上修建一个广场。 “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主张全部拆掉,在人们记忆中把它抹去,另一部分人坚持要保留。最后经过人代会正式讨论,采取了折中的方案,把后面剧场拆掉,保留了前厅这部分。”罗萍回忆说。 广场上,并没有关于那场火灾的任何文字说明,只有据说是一盏代表一个亡灵的300多盏路灯静静伫立,每到晚上就散发出幽暗的光芒。 一个至今讳莫如深的话题 “这是一段我从来不愿意跟人说起的往事。”很多幸存者的讲述都从类似的表述开始,又以类似的表述结尾:“更多的时候,我会刻意从记忆深处抹去这一页。 1994年的克拉玛依,是继深圳之后居民收入第二高的城市。这个城市不大,却因为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个油田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