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深圳大鹏湾海域赤潮发生规律及其演变机制分析.docx

近40年深圳大鹏湾海域赤潮发生规律及其演变机制分析.docx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赤潮,是海洋中的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目前国际学术界多采用“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HAB)这个名称来指代对海洋环境产生危害的赤潮[1]。深圳沿岸自西向东包括珠江口(东南部沿岸)、深圳湾(西北部沿岸)、大鹏湾(北部和东部沿岸)及大亚湾(西部沿岸)4个海域。由于地处亚热带,海域水温整体较高,全年大部分时间适宜藻类生长,故一年四季均有赤潮发生记录,是南海主要的赤潮发生区[2]。据有关资料、文献记录[2-8],1980年至2018年,深圳海域共发生赤潮189次,其中大

文档评论(0)

罗伯特之技术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畅游技术蓝海,八大领域技术领先解读!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