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文导入 “民以食为天”,碗作为人们日常必需的饮食器皿,相信大家对它并不陌生。课文中的这个“粗瓷大碗”是谁的?有什么特殊意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个粗瓷大碗”背后的故事吧。27 一个粗瓷大碗RJ 三年级上学习目标1. 认识“陈、曼”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还”。2.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的意思。第1课时人物介绍赵一曼 (1905—1936)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市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率军民与日寇浴血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1936年8 月英勇就义。留有著名诗篇《滨江述怀》等。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字词学习chénmànliángāng陈列 轻歌曼舞联想 水缸归还 高粱 停顿 侦查 huánliángdùnzhēnhuán送还从图书馆借的书已经快要到期了,你还(hái)是早点还(huán)回去吧。还hái还是盛饭chéng他摘下一枝盛(shèng)开的花朵,放入盛(chéng)满清水的花瓶中。盛shèng盛开【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造句:博物馆里陈列着各个时代的艺术珍品。【仅仅】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意思跟“只”相同而更强调。造句:这座大桥仅仅半年就完工了。【连忙】赶紧;急忙。【为难】感到难以应付。【病号】病人(多指部队、学校、机关等集体中的)。【艰苦】艰难困苦。造句: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充饥】解饿。 【架不住】禁不住;受不住。【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造句:为了侦察敌情,他化装成商人进城去了。结束——开始 容易——困难 艰苦——安逸·一场激烈的篮球赛结束后,令人期待的足球赛又开始了。·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安逸的环境会消磨人的意志。容易——轻易 连忙——赶忙 艰苦——艰难整体感知同学们边朗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部分(1):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赵一曼用过的一个粗瓷大碗。第二部分(2—11):写赵一曼与这个粗瓷大碗的故事。默读课文,说说本文围绕“粗瓷大碗”写了哪几件事。本文围绕“粗瓷大碗”写了“送碗”“用碗”“‘丢’碗”三件事。课文读完了,你能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吗? 《一个粗瓷大碗》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 )。叙述顺序是( ):先讲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 )用过的一个粗瓷大碗,再围绕这个粗瓷大碗详细讲述了( )的动人故事。赵一曼倒叙 赵一曼赵一曼课文解读 再仔细读课文,体会赵一曼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高尚品质。有不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解决。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一直”“好不容易”“连忙”写出了通讯员送碗的急切心情,突出了战士们对赵一曼的爱戴,也说明赵一曼已经很久没有碗用了。小通讯员为什么给赵一曼送来一个粗瓷大碗? 由此可以体会到什么?因为赵一曼把自己吃饭用的搪瓷缸子送给了一个新战士,她没有吃饭的碗了。从中可以体会到赵一曼对战士的关心和爱护。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该”说明赵一曼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过饱饭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浸透着战士对赵一曼的爱戴。小通讯员为什么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因为当时的日子非常艰苦,赵一曼已经很久没有吃过粮食了。从中可以体会到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冒着危险”表现了乡亲们对抗联部队战士们的爱戴。 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一个“沾”字,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日子非常艰苦”,表现了团长、政委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从赵一曼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一“倒”一“盛”,“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与“半碗野菜粥”,鲜明的对比, 生动地表现出赵一曼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炊事员老李“没吭声”,是因为他知道赵一曼不想让别人,特别是小通讯员发现而着急,“眼里却含着泪花”是因为他被赵一曼关心伤病战士,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这句话与第2自然段中的“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这句话相照应,说明赵一曼又把碗送给战士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