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潍坊市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组成。 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本卷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表示夏至日的是: 我国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白昼时间比黑夜长,但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日期是A.春分日--夏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 D.冬至日--春分日3.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澳大利亚的季节应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我国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春分至夏至 B.夏至到秋分 C.秋分至冬至 D.冬至到春分6.当北京(116°E)太阳高度达一天当中的最大值时,北京时间(120°E)为 A、12 时 B、12 时 16 分 C、11 时 44 分 D、11 时 56 分图为某地 5 月 5 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 7~9 题。 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反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 气旋造成D.暖锋造成 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1 / 7 此系统易造成: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下图为沿某岛屿20 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 10~11 题。 该岛甲、乙两地都是: 月降水量最大 2~6 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C.7 月气温最低 D.8~12 月气温逐月递减11.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为: 地处背风地带 B.海拔较高 C.受沿岸寒流影响 D.距海较远图 5 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 12-14 题。 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 2 / 7 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地下水补给B.降雨补给 C.冰雪融水补给D.湖水补给 导致②补给类型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 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 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C.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夏季单一暖气流控制,少锋面雨 读左下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甲区域气候的特征是: 1 月23°26′0°甲 1 月 23°26′ 0° 甲 从陆地吹来的气流 乙 23°26′ 盛行气流 7 7 月 23°26′ 0° 甲 从海洋吹来的气流 乙 23°26′ 洋流 右上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8 题。 丙处有一大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 洋陆洋陆 洋 陆 洋 陆 洋 陆 洋 陆 A B C D 右图为 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后回答 19~21 题。 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5 月 B.6 月 C.10 月 3 / 7 D.12 月20.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A.黄河流域 B.塔里木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21.该区域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A B C D 读图 A-06 和 A-07 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 22~23 题。 图 图 A-06 图 A-07 图 A-06 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23.图A-07 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24.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M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读右图回答 25~26 题。 M 从成因上看,山地M 属于: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 4 / 7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读下图,完成 27~28 4 / 7 沿箭头a 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28.沿箭头d 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分布

文档评论(0)

mph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谭台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CY11Y3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