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嫁娶报告范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写一份关于农村婚丧嫁娶消费及反思的实践报告 在农村,婚丧嫁娶作为传统礼仪习俗而备受重视,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在婚丧方面的消费也不断增加,但是由于风气使然,红白喜事花费攀比现象严重。 在300户人家中,有273户认为婚丧支出偏高,197户需要借债办红白喜事,而借债款额在5000元以上的达138户,许多农民不堪承受。 通过对广水市杨寨镇方店、同心、余店等6个村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农村存在着的畸形奢侈消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婚嫁大操大办,消费盲目攀比。现在农村青年结婚不顾家庭实力,追求高消费,盲目攀比摆阔气讲排场的现象日益严重。 一次结婚费用,一般要花万元以上,甚至不惜借钱结婚,主要是送彩礼、购物品和摆酒席。杨寨村小杨湾一个收入并不宽裕的青年农民结婚,花费两万元,其中一万元给女方彩礼、置办嫁妆、请酒席;男方买家具、家电,请酒席花了一万元。 酒席16桌,大约每桌300元,用了几十条烟,百把斤酒。他感叹道,农村时下就是这样子,结婚都要花这个钱。 他年迈的父母只能摇头苦笑,他们靠种田过日子,全家辛辛苦苦攒了好多年,这一下就用光了,而且家中还有个小弟弟正在上学,将来也要结婚成家。周围几个拉家常的乡亲也是你一言我一语,毫不隐讳地说:从说亲、走亲到出嫁结婚,一般都要花两万多元,比如新娘10套衣服,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还有冰箱、彩电、摩托、沙发、组合柜,还都要请小轿车接亲。 当然,这些都不包括为结婚而盖房的钱。如此算来的话,男方总需要各种花费2万元左右,有的人都要借债办婚事。 这种结婚,造成了一部分农村青年婚后经济困难,削弱了对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投资,而且高价媳妇常常使家庭不和,夫妻反目,形成社会稳定隐患。 二、奢办丧事盛行。 为尽孝心“死要面子”。在调查途中,有一处马路上撒的满地黄纸钱,一二百米长,纷纷扬扬,甚是壮观。 一打听,说是刚刚走过一支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据村民李某谈到,农村办个白喜事起码花上三四千元,场面做的大的会花上近万元,包括安葬费、酒席费和一些迷信活动费等。 现在不少农村推行了火葬政策。但是多数农民仍安排“土葬”,即便少数农民将死者火化后,还是把骨灰装入棺材埋葬,出丧时举行隆重的“穿棺”仪式,子女儿孙披麻带孝,烧香磕头。 有些农户还向棺材内投金银纸币,在送葬路上扔钱,名曰“铺金盖银搭银桥”。一般丧礼会请道士唱班,唱个1—3天,六七个人,一天出场费300元左右,还得烟酒饭菜好好招待。 在埋葬以后,还要给死者立碑,举办“五七”、“白日”、“满孝”等祭奠活动,并买一些专门为死者扎糊的纸马、纸人、纸电视机、纸轿车等祭品在坟前祭烧。其实有的老人生前都不被赡养,孤苦伶仃,死后儿女给自己讨个好名声,不惜重金替自己装脸面。 奢办丧事不仅自己耗费了大量钱财,而且毒害了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 对于这些农村畸形消费,社会上认识并不一致。 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有些人则认为是人之常情不可避免,甚至将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些县乡政府对其危害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事实上,这种畸形消费存在诸多危害,不仅使手头并不宽裕的农民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且使不少陈规陋习泛起,对社会风气、精神文明造成负面影响。 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应加强宣传和引导,把移风易俗当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民合理消费。不要把婚事办得排场体面误解为富裕文明的象征,不要把出丧轰轰烈烈误解为孝顺有道,就是“传统美德”。 乡村干部在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正确引导广大农民更新观念,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倡导文明婚礼,不大办宴席,大收彩礼,把钱投入农业生产;要提倡“厚养薄葬”,尽自己能力扶养,让老人有生之年享儿女福。 写一份关于农村婚丧嫁娶消费及反思的实践报告 在农村,婚丧嫁娶作为传统礼仪习俗而备受重视,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在婚丧方面的消费也不断增加,但是由于风气使然,红白喜事花费攀比现象严重。 在300户人家中,有273户认为婚丧支出偏高,197户需要借债办红白喜事,而借债款额在5000元以上的达138户,许多农民不堪承受。 通过对广水市杨寨镇方店、同心、余店等6个村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农村存在着的畸形奢侈消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婚嫁大操大办,消费盲目攀比。现在农村青年结婚不顾家庭实力,追求高消费,盲目攀比摆阔气讲排场的现象日益严重。 一次结婚费用,一般要花万元以上,甚至不惜借钱结婚,主要是送彩礼、购物品和摆酒席。杨寨村小杨湾一个收入并不宽裕的青年农民结婚,花费两万元,其中一万元给女方彩礼、置办嫁妆、请酒席;男方买家具、家电,请酒席花了一万元。 酒席16桌,大约每桌300元,用了几十条烟,百把斤酒。他感叹道,农村时下就是这样子,结婚都要花这个钱。

文档评论(0)

136****89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