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拙政园之四.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计学 1 拙政园西园 第1页/共39页 【拙政园三区·西园】   西园面积约为12.5亩,现有布局形成于张履谦接手时期。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   其中,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    第2页/共39页 第3页/共39页 第4页/共39页 宜两亭 宜两亭,位于从别有洞天到卅六鸳鸯馆游廊南侧的假山上。晚清张氏修筑补园,为了能借赏花园中部的山池景色,便在主厅东侧靠近中部的界墙处垒石为山,山巅构一六角小亭,亭高逾墙顶,放眼东望,可览中部水光山色,而向南看,西部主要的假山亭台景致隔着水池又能完全摄入眼帘。故其名便借用白居易“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之诗意而题作“宜两亭”。 这一亭景是我国园林史上隔院邻借的佳例。我国古园在设计上极重视借景,计成在《园冶》中总结道,借景有远借、邻借、俯借、仰借、虚借、因时而借等。拙政园之借景也有多种形式,如中部梧竹幽居的借风、借月是因时而借,香洲和得真亭中大镜屏能将对面景致导入室内,是谓虚借。然而,简洁明了地点明借景主题,使游赏者能立即领悟到艺术家匠心的大手笔当推宜两亭。 第5页/共39页 第6页/共39页 第7页/共39页 波形廊 波形廊位于苏州拙政园内,是别处少见的佳构。从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环池布局,分成两段,临水而筑,南段从别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鸳鸯馆止;北段止于倒影楼,悬空于水上。 这里原来是一堵分隔中、西园的水墙,作为两园之间的分界横在那里,如何规划成景颇费踌躇。聪明的工匠借墙为廊,凌水而建。使景观空间富于变化,有韵律。 这座廊以一种绝处求生的高妙造园手法来打破这墙僵直、沉闷的局面,将廊的下部架空,犹如栈道一般,依水势作成高低起伏、弯转曲折状,使景观空间富于弹性,具有韵律美和节奏美。 廊由南往北,经过一系列形态变化之后,突然出现大幅度转折,把它拉离园墙一段距离,使之突出于水池之上,低贴水面,左右凌空,廊顶变化如亭盖,临水处立小石栏柱两根,犹如钓台一般,在波形廊靠近倒影楼的近终点处,在其下部设一孔水洞,让廊跨越而过,使园的中、西部水系相通,廊体也拔高至最高点。若远看水廊,便似长虹卧波,气势不凡。 第8页/共39页 第9页/共39页 第10页/共39页 倒影楼 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楼分两层,楼下是“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这两位均是苏州著名的画家,沈周还是文徵明的老师。当年,西园园主张履谦为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于光绪二十年(1894)特建此楼以资纪念。倒影如画景色绝佳。    第11页/共39页 第12页/共39页 第13页/共39页 第14页/共39页 浮翠阁 浮翠阁为立于拙政园西园最高山巅之楼阁。浮翠阁是八角形双层建筑,高大气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故摘苏东坡“二峰已过天浮翠”之句而名之为“浮翠阁”。登阁眺望四周,但见山清水绿,天高云淡,满园青翠,一派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乐不思返。 倒影楼西南方为面积较大的土石相间的山地,从大池分出的一股水流从东向西斜穿山地,将其分为南北二峰,较成功地塑造了颇具野趣的山涧小溪景。北山大而高,其峰顶为西部景区之最高处,于此立基建阁,阁八角双层,更增其高。楼内原曾悬过一联:“天连树色参千尺,地借波心拓半弓”。道出了阁中赏景俯仰之间的不同特点。    第15页/共39页 第16页/共39页 第17页/共39页 笠亭   在 “与谁同坐轩”(又称扇亭)后有一较低矮的土山,四面环水,顶部建有一小亭,其顶为圆形攒尖顶,形似一斗笠,故称笠亭。亭尺度甚小,周围松柏、黄杨等常青树,使其终年掩于绿色之中,摒弃了一切装饰,朴素无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笠亭与扇亭这两个亭尽管都平常无奇,但是巧就巧在二者的搭配之后便令人叫绝。从进圆洞门转至右侧复廊的第二柱位的位置观赏,后方笠亭的攒尖屋顶与前方扇亭的扇形屋面有一种默契而雅及的搭配,形成了一个新的“亭”。 第18页/共39页 第19页/共39页 与谁同坐轩   与谁同坐轩,位于西部景区水中山岛之东南隅,为临水构筑的扇面形的小榭,隔池与滨水长廊相对,是看水赏月、迎风小憩的佳处。其得名来自苏东坡同中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中所描绘的意境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