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 专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文言文文本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 专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第 PAGE 17 页 共 NUMPAGES 17 页 热点06 文言文文本阅读 (一)断句题 ①通读文段,了解大意 断句前应先阅读文言文片段,弄清楚文言文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在通读的时候应该注意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 ②巧抓标志,利用谓语 通过第一步,将能断的先断开,化大为小,缩小思考范围,再集中精力通过抓关键点分析难断的句子。具体来说,关键点有两个:一是词语,二是句子。 ③断后通读,检查调整。 断完句后,考生应通读一遍全段文字,检查句意是否完整,语意是否连贯,句间衔接是否自然圆合,并注意是否与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相符。 (二)翻译题 (一)关键实词译到位 1.多义词 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 2.疑难实词 对陌生的实词,可以采用多种推断方法。如利用上下文的语境,联系课文中的内容,借助字形,利用对称结构,借助熟悉的成语等。例: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句中“蠹”意为蛀蚀,其意可由并列结构“蠹国害民”中相对应的字“害”来推测,也可联想语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推测。 3.活用实词 判断实词是否活用有两种方法,一是依据语法特征判断,如两个名词连用,其中有一个可能会活用作动词;二是结合语境判断,如人物关系及前后内容。例: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句中“法”一词本为名词,分析句子成分,发现其在句中充当了谓语成分,活用为动词,因此应翻译为“效法”。 4.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金”等,要熟知其古义;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妻子”“其实”等,要拆开来翻译。 (二)必译虚词译到位 1.常见副词 除表敬谦外,有实在意义的,应译出。 2.表语气的虚词 在句子语气方面所表达的语气,应译出。翻译这类虚词要先确定句子的语气,然后再确定这类虚词的翻译,这类虚词有“其”“耳”“乃”“何”“焉”“乎”等。 例:(钱乙)本有赢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改,自以意治之,辄愈。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一种病)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选自《宋史·钱乙传》)句中“其”表示推测语气,应翻译为“大概”。 3.特殊虚词 特殊虚词有两种情况:一是固定虚词(复音虚词),不能拆开硬译。如“所以”“无乃”“奈何”“有以”“无以”“是以”等。二是兼词,即一个词当成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古汉语中的兼词主要有“焉”(于何/于此)、“诸”(之于/之乎)、“盖”(何不)等。 4.不译虚词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累赘,译文时可删削。如,发语词“夫、盖、且夫”;补字“之”“者(今者,向者)”,定语后置(之、者等)、宾语前置(是、之)的标志,表停顿的语助词(考 也) 表语气或起连接作用的助词(而等) (三)特殊句式译到位 1.倒装句 2.被动句 3.判断句 4.省略句 具体步骤为: (1)分析句子成分,理清主谓宾结构; (2)联系语境,揣摩句意,思考动作行为的发出方和承受方; (3)补充被省略的内容; (4)结合上下文验证,检查有无语法及逻辑问题。 特别指出,文言省略最常见的是主语、宾语和介词 例: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根据语境可判断出生病的对象是“王彪之”,可推知“以营医药”这一行为的发出者是“彪之”,因此翻译时应将句子补充完整,准确翻译为“赐钱三十万让他………”。 文言文阅读试题在新高考试卷试题设置5道题,三道选择题,分别是文言断句,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两道主观题,分别是翻译句子(一般都是两句)和针对传主事迹或者性格的提问。第二道选择题一般要结合教材的实词或虚词进行比对,或者是关乎文言文内容理解方面有关的文化常识,比如,“黔首”,指的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战国时期已经广泛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黔字从黑从今。“黑”指“黑色头巾”,这也是一种文化常识。 全国甲乙卷一直题型很稳定,共四道试题,三道选择题,一道两句的翻译题,2022年略有变化的是第二道选择题,不再单纯考查文化常识,而是结合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比对,比如,2022全国甲卷,11小题的C. 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就与课文《赤壁赋》结合在一起,其实是暗示我们重视教材。 浙江卷重视基础,前两道选择题就是针对加点实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考查,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翻译是解决着这些试题的根本依据。 一、【2022届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高三考前模拟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保吉字佑之,初以荫补天平军衙内都指挥使。保吉姿貌环硕,颇有武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