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常识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习俗
冬至大如年,古人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冬至半月是很喜庆的节日,庆祝方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祭祀、贺礼、饮食等。至今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数九
冬至过后,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了。所谓“数九”,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或“完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民间有广为流传的“九九歌”,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现象,生动反映九九八十一天中的天气变化规律。
画九
所谓的画九,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古人在冬至来临前,绘制《九九消寒图》:自冬至日起画梅花一枝在窗上,佳人早起梳妆时,每日以胭脂随手画一圆,待九九八十一圆画满,梅花变杏花,推窗春色满园矣。
祭天
冬至节祭祀的重要内容就是祭天祭神。历代王朝在冬至这天都要举行贺冬之仪,举行隆重盛大的祭天祭神大典。祭祀活动场面宏大,一般都是在郊外举行,因此又被称为郊祭。据文献记载,早在汉武帝元鼎五年便有冬至祭天习俗,后经历代逐渐制度化。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该祭祀体现了国人敬天畏地尊重自然的情怀,表达了为天下苍生祈求风和日丽天气的愿望。明清时期,祭祀活动在古代祭祀仪礼的基础上,更加神圣化,更加隆重。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在北京南郊建造了天坛,专门用以冬至祭天,清朝则延续了这种做法。天坛规模宏大,中央为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东北为牺牲所,西南为斋宫。此后,明清冬至祭天大典都在天坛举行。祭天活动十分隆重,冬至前一天,皇帝移驾斋宫,进行沐浴,次日在圜丘举行祭天大礼,所用牛、羊、猪、鹿都是在牺牲所专门饲养的。祭天时,必须穿祭服,升火悬灯,乐奏钟鼓,唱迎神曲,请神牌,行大礼,祈求天神保佑国泰民安。
祭祖
唐宋时期冬至祭天祭神在民间逐渐演变为祭祖,叫祭冬或拜冬,并成为祭祖的节日,久之则成为传统民俗。冬至祭祖的形式分两种:一种是室外祭奠,另一种是室内祭奠。室外祭奠在祖先墓地举行。俗传冬至动土百无禁忌,而其它日子则不宜随便动土。因此,人们多选择在冬至这天给祖坟添土或竖碑,传说是给祖先整修居所。添土竖碑后,再在墓前摆符盘,点烛、燃香、烧纸、放鞭炮,向祖先鞠躬行礼致敬,以缅怀祖先功德。室内祭奠则在家祠举行。冬至日头天晚上开始,事先在宗祠设香案,摆供品,供三牲(猪、鸡、羊或鱼)。到晚上十一点钟左右,由族长或德高望重的长辈主祭,领合族男丁,敬香,上灯,敲磬,鸣炮,按辈分长幼依次拜祭,行三献礼,读祭祖文,祈求全族福寿康宁。
吃饺子
无论是室外祭还是室内祭,祭祖过程中都有聚餐的风习。北方人会在冬至这天吃饺子、馄饨,南方人则会喝红豆粥、吃汤圆。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我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冬至节普遍要吃饺子,传说,古人在严冬时日常常被冻掉耳朵,名医张仲景在冬至节教人们熬制“祛寒娇耳汤”治疗伤冻,所谓“娇耳”,即将羊肉、药材等切碎,用面皮包裹,煮熟后连汤吃下,浑身发热。“娇耳”形似人的耳朵,又称“饺耳”,因为要用水煮熟,又称“水饺”、“饺子”。过冬至讲究吃羊肉饺子,因羊肉性热,可暖胃健脾。
千百年来,冬至祭祖的民风民俗,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至今仍广泛流传。
冬至日帝王及大臣活动
冬至是阴阳交替的节点,《五经通义》曰:冬至阳气萌,阴阳交精,始成万物,气微在下,不可动泄。《尔雅》曰:冬为玄英,一曰安宁。在古代相关的礼仪和习俗中,其实基本都是围绕着“安宁”来进行。如《神农书》曰:冬至阴阳合精,天地交让,天为不温,地为不冻,君为不朝,百官为不亲事。《五经通义》进一步说“冬至寝兵鼓,商旅不行,君不听政事。王者承天理,故率天下静而不扰也”。即一切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