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一)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一)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 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 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一)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发现的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石铲、斧、石刀、石镰、石磨盘等实用性器物。这些“器物”说明,当时(???) A.打制石器技术发达 B.社会贫富差距加大 C.农耕经济已经产生 D.手工业开始独立化 2.从有关文献看,西周及春秋前期所谓的禄,主要指的是分封土地,而春秋后期至战国时代,禄则主要是指作为薪俸的粟米等实物,举凡智能之士,只要得到国君信任,都可以领取薪俸而登卿相之位。这一转变(???) A.瓦解了分封制度 B.强化了宗族的凝聚力 C.加速了君主集权 D.标志着贵族政治结束 3.下表是历史文献中关于秦汉时期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族关系的历史研究记述。这可用于说明秦汉时期(?????) 文献记述 出处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史记·匈奴列传》 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 《史记·东越列传》 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 《后汉书·西羌传》 A.民族文化差异逐步消失 B.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加强 C.民族关系得到极大缓和 D.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 4.据研究,东汉时期能看出知识背景的公府属吏共120人,具体情况见表。这表明东汉时期(?????) 类别 通经达传的懦吏 能吏和文法吏 通黄老与尚玄虚之史 任侠、好武吏 人数 106 7 7 6 比重 88.3% 5.8% 5.8% 5% 注:有些属吏不是单一的知识背景,故统计时重复计算。A.儒学之外的学说逐渐消失 B.儒学的影响力增强 C.察举制的选官标准较客观 D.官僚队伍素质提升(?????) 5.东汉时期盛行乡阊评议,本地世家大族的评议可以在荐举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曹魏时期曹丕为重整官僚体系,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中正官,而根据规定,中正官一般是由现任的朝廷高官负责担任。选官制度的这种变化 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体现了公正公平性 C.抑制了门阀政治的兴起 D.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6.“安史之乱”是唐朝社会发展的转折点,此后.朝野剧变,户口逃逸,民不聊生,土地兼并之风盛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这种情形之下,唐朝(???) A.加强了地方藩镇势力 B.革新了国家征税标准 C.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D.变革了封建土地制度 7.10世纪时阿拉伯人麦哈黑尔东游写的《游记》中说到中国都城名为新达比尔(Sindabil),亨利·玉尔认为“此名似阿拉伯人讹传之印度城名”,实际应指成都,《马可·波罗游记》作新的府(Sindifu)。而最初经印度传播到阿拉伯人手中的丝绸正是成都生产的。这可以用来佐证(???) A.当时西南丝路的存在 B.中阿之间缺乏直接联系 C.中印丝绸贸易规模大 D.中国与南亚贸易的频繁 8.唐代人口迁移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有条件地迁移。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央集权逐渐弱化 B.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地位 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D.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 9.辽太宗时期在燕云十六州地区设科考试,专为汉人而设,无固定的科考时间规划;辽圣宗时期开科取士每年一次,分诗赋、经义、法律三科,不允许契丹等北方部族人参加。这些举措(???) A.体现辽朝二元化政治体制 B.促使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 C.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有利于增强汉人政治认同 10.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石刻,它是佛教人士驱魔消灾的宗教崇拜行为的见证。图中刻有“六字真言”两行,每行一种文字,计有梵、藏、汉、西夏、八思巴蒙古、回鹘六种文字。该石刻可用于研究元代(???) A.民族交融的趋势 B.对西域管辖因俗而治 C.严格的四等人制 D.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 11.明太祖倡导儒道、佛“三教并用”,曰:“若绝弃之而杳然,则世无神鬼,人无畏天,王纲力用焉。于斯三教,除仲尼之道,祖尧舜,率三王,删诗制典,万世永赖。其佛仙之幽灵,暗助王纲,益世无穷。”明太祖意在(???) A.兼收并蓄东西方文明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调和儒道佛三教矛盾 D.建立政教合一国家 12.有学者这样评价改土归流:“如果从整个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角度认识,它应该是在中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由封建统治者发起的对落后形态制度的围剿,是一次脱离了社会制度形态的自然演进过程而人为兴起的先进对落后的拉动过程。”据此可知,清朝的改土归流(???) A.改变了民族结构状况 B.受到边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各学科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