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化默读,深度思考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猫》教学设计
杭州市杭州中学 尤奕
一、教材分析
《猫》选自语文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与第三、第四单元共同搭建了一个关于默读的学习支架,由简入深。因此本单元可以通过搭建一系列程序支架,进一步训练默读技能,并锻炼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最后通过元认知支架提炼强化知识点,使学生有意识地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猫》记录了“我”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情节发展层层递进,也不乏提纲挈领的关键句,适合于默读教学;文中内心活动描写细腻,情感变化丰富,适于课堂演绎,开展差异化教学。另外《猫》是郑振铎的作品集《家庭的故事》中的首篇,“猫”“我”一家人乃至“默默无语”的张妈,都折射出人生百态。因此以“猫”开头写家庭与人生琐事,其中作者的深意,是学生可以探寻的部分。
二、学情分析
已掌握:
1.经过两个单元的默读训练,初步掌握默读技能,阅读速度有所提升。
2.能够通过阅读掌握三只猫外形、性情的不同。
3.能初步了解“我”及家人对三只猫的态度。
未掌握:
1.对默读时圈画批注的阅读方法缺少操练,完整概括大意依旧需要较长时间。
2.未能通过细节描写探究人物对“猫”态度不同的深层原因。
3.对作品时代背景了解较少,对作品中心思想较模糊。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图表支架,强化默读技能,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初步了解三只猫的形象及“我”一家对三只猫的态度。
2.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还原课文场景,感受人物情感;通过“卷宗调查表”,探究误判原因。
3.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思想,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提炼文章中心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剪影窥猫——默读课文,提取信息,初搭支架。
初读要求:
“我”一家对三只猫的喜好程度如何?三只猫在亡失之后,“我”一家的反应又有何变化?
1.默读课文(限时4分钟),圈画关键信息,完成思考探究一的表格。
要求: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
2.根据圈画的内容与你填写的表格展开分析,绘制折线图。
设计意图:
借助两个主问题,搭建支架,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填充支架。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默读要求,培养学生连贯阅读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尝试自己勾画重要语句或段落,提取关键信息,初步了解课文,是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
概括内容,明确方法:
1. “我”一家对三只猫的喜好程度如何?板书绘制表格内容并说明理由。
示例:
“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中的“扑”和“抢”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猫的活跃、有趣,我们也喜欢与它互动,可见是十分喜爱的。
重点赏析①: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其中“跑”“扑”“爬”“跃”等动词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第二只猫的活泼有趣,仿佛一天就没停下来过。这是对于它的动作描写。从动作描写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乐此不疲地看着猫,对它甚是喜爱。
重点赏析②: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它伏着不去。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伏”字的反复出现更强化了第三支猫懒惰、忧郁的情态,好像无论什么时候看到它都是这个样子。用这种反复的手法也更体现出作者对第三只猫厌恶、嫌弃的情感。
2. 三只猫在亡失之后,“我”一家的反应又有何变化?
关键句(总结性语段):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总结作者的情感:喜欢、更喜欢、嫌弃和厌恶,而对于亡失的态度:酸辛、怅然愤恨、更难过地多。
设计意图:
通过对折线图的补充和交流,使学生在默读与圈画的实践之后,对勾画重点语段,提取重要信息的方法更有具体感受。而在对重点字词的置换、推敲的过程,锻炼了学生形象性思维能力。
3.讨论:在提炼、概括表格内容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方法?
方法1:关注文中总结性的语段,把握文章情感脉络或情节走向。
方法2:圈画文中关键字词,例如描写对象的动作(动词),能帮助我们把握角色形象。
设计意图:
最后的总结搭建了概念支架,帮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延伸使用这一阅读方法。
(二)态度观人——小组分工,借助过程支架,还原情境。
教师:第三只猫亡失后,为什么我家“永不养猫”?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一句话概括情节。
“我”是依据什么断定猫的罪状的?猫的罪状能否落实?
第一关:
书记员
梳理信息,
完成填空。
原告:
被告:
罪状:
第二关:
调查员
圈画表现人物语气、态度的词句,演读案发现场片段,还原案情。
示例:人物(心理、神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四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无损检测员赛项)选拔赛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和治疗.pptx VIP
-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 VIP
- 2024届高考作文素材- 敦煌.docx VIP
- 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真题(人教版,含答案).docx VIP
- 05G511 梯形钢屋架图集标准.docx
- ARM Cortex-M 系列:ARM Cortex-M7 系列_(4).Cortex-M7的指令集.docx
- 全驱动灵巧手的电气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pdf
- 眼肿瘤 ppt课件(最新文档).ppt VIP
- 天然气企业LNG储配站交接班记录式样.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