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黄梅戏表演 一、黄梅戏的起源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采茶戏”,为安徽省主要地方剧种、全国五大剧种之一,流行于我国安徽、江西、湖北、福建、浙江、江苏以及台湾等地区。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它的前身是湖北省黄梅县的民间采茶调,称为“黄梅调”。19世纪,“黄梅调”随着逃荒者传入安徽省安庆地区扎根。黄梅戏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形成故事完整的“本戏”;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音乐的唱腔有所改进,取消了帮腔,并试用胡琴伴奏,表演则吸收借鉴了京剧等剧种的艺术形式;第三阶段是从1949年到现今,出现了一大批有成就的演员,成立了三十多个黄梅戏专业剧团,对传统黄梅戏进行了整理和加工,使它的整体艺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音乐的进步尤大,体现在:“平词”的表现力增强了,并创造了新腔,伴奏由单纯的打击乐器发展为管弦、打击乐并用。另外,剧团还改编了一批传统剧目。从此,黄梅戏逐渐发展成为安徽省的地方大戏。 黄梅戏表演 二、黄梅戏的音乐与唱腔 黄梅戏的舞台语言为安庆语言,唱腔淳朴流畅,明快抒情。它的唱腔依据传统习惯和曲调的结构、旋法、曲趣、使用等,基本分为三大腔系:花腔、彩腔和主调。花腔是黄梅戏的“小戏”中所有唱腔和部分“大戏”唱腔的总称。彩腔曲调欢快、流畅,在花腔小戏中曾广泛使用。它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曲调联用。主调又称正腔,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里经常使用的唱腔,又有平词、二行、三行、火工等唱腔,分为男腔、女腔。据分析,男腔是从女腔中派生出来的,当男女唱腔连在一起演唱时,能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形成别具一格的同主音不同宫系的调式、调性转换:男腔在女腔的属调上演唱,女腔在男腔的属调上演唱。 黄梅戏表演 三、黄梅戏的表演艺术 黄梅戏早年主要在农村的“草台”上演出,所以“舞台”非常简单,三扇门就能搭一座戏台。黄梅戏的表演艺术可分为“小戏”和“大戏”两种类型。“小戏”的表演多采用载歌载舞的形式,生动活泼而富于情趣。“大戏”的表演在初期也有歌舞成分,有着自然朴实的特色。黄梅戏的表演由农村转入城市后,表演艺术得到了提高,吸取了其他剧种的长处,有了“水袖”“甩发”“跌扑”等表演程式和技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吸收了话剧和电影的表演艺术,在人物塑造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黄梅戏表演 四、部分黄梅戏经典剧目赏析 (一)《夫妻双双把家还》 (二)《谁料皇榜中状元》 训练名称:学唱黄梅戏。 训练要求: 1.下载《夫妻双双把家还》《谁料皇榜中状元》等黄梅戏唱腔片段。 2.课余反复模拟演唱练习。 3.班级演唱交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京剧表演 (七)言(菊朋)派 言菊朋(1890-1942),北京人,工老生。20世纪30年代,已是中年的言菊朋根据多年学谭鑫培的心得,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以谭派唱腔为本,创制新腔自成一派,后人称为“言派”。言派区别于其他老生流派的主要标志在于唱腔的多变和字音的讲求。言派唱腔除以谭派唱腔为本之外,还吸收曲艺中京韵大鼓及单弦的唱法。唱腔细致、传情,讲求节奏与顿挫,多跌宕,富独创性和表现力。常演剧目有《骂殿》《打金枝》等。言派传人不多,仅张少楼、言少朋、言兴朋、李家载及毕英奇数人。 京剧表演 (八)杨(宝森)派 杨宝森(1909-1958),安徽合肥人,工老生。其主要成就在于具有鲜明特色的唱腔与演唱风格。杨宝森由谭(鑫培)腔入,自余(叔岩)腔出,充分、扬长避短地进行艺术创造。他唱代表作《空城计》,以古朴恬淡的韵味给人以醇美的印象,于心平气和中蕴含深厚的感染力。另一名作《文昭关》则在谭、余的神韵中化入汪(桂芬)派唱法,成为杨派唱法再创造的典型,苍凉慷慨,十分吻合剧中人物的处境和心情。杨派剧目很多,有《失空斩》《问樵闹府·打棍出箱》《捉放曹》《击鼓骂曹》等。杨宝森门人有程正泰、梁庆云、朱云鹏等。 京剧表演 (九)杨(小楼)派 杨小楼(1878-1938),原籍安徽怀宁,生于北京,工武生。杨小楼嗓音高亢宽亮,虽不以大唱段见长,但无论〔散板〕〔揺板〕〔流水板〕及曲牌、引子、歌声均富有特色。传统杨派名剧依外形划分有:长靠戏,如《长坂坡》《冀州城》等;短打戏和箭衣戏,如《连环套》《骆马湖》等;勾脸戏,如《铁笼山》《艳阳楼》等;猴戏,如《安天会》《水帘洞》等。此外还有昆曲《夜奔》《麒麟阁》等。杨派武生著名的有周瑞安、沈华轩等。 京剧表演 (十)梅(兰芳)派 梅兰芳(1894-1961)原籍江苏泰州,长期寓居北京,工旦。 其祖父梅巧玲是“同光十三绝”之一,叔父梅雨田是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谈创设丰富多彩情景与提升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第2020014期)-中国儿童中心.pdf VIP
- 电气配管JDG管施工的工艺1.doc VIP
-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pdf VIP
- 佐敦油漆技术手册.docx VIP
- Haier海尔洗衣机XQG100-HBDX14756GU1使用说明书手册参数图解图示pdf电子版下载.pdf VIP
- 比亚迪宋Pro DM-i说明书.docx VIP
- 气体灭火系统范及标准.doc VIP
- 医保违规案例自查整改报告范本.docx VIP
- 小学水平一足球教案-足球游戏教案.pdf VIP
- 2025年无人机反制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