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宋制瓷业的发展历史短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 - 从汉至宋制瓷业的发展历史短文 01 陶器起源 陶器的出现只不过有八九千年的历史,但是它的起源或可追溯到更早的阶段。首先,人类从实践中认识到粘土掺水后具有可塑性,从而可能塑造一定的形状。同时人类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得到成形的粘土经火烧之后可变成硬块的认识,这些都是产生陶器的先决条件。 陶器的产生是和农业经济的发展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是先有了农业,人们产生了需求才出现陶器。 新时器时代早期(距今约12000-9000年) 陶器数量较少,绝大多数为陶片,陶器中普遍掺杂较大的石英砂粒,使用原始的模制技术和泥片贴塑方法、捏塑成型,工艺原始、器类简单,无刻意的装饰。 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9000-7000年) 陶器工艺有很大改进,普遍采用泥片贴塑法、捏塑法和泥条盘筑,以红色、褐色陶为主,烧成温度提高,但器表存在色泽不一的现象,装饰普遍比较简单,在黄河流域彩陶开始萌芽。 新时器时代晚期(距今7000-4000年) 制陶技术快速发展,快轮制陶技术迅速普及,产量增加,黑色,黑灰色磨光陶流行,风格素雅凝重,在黄河流域随着袋足炊器的普遍出现,范模制陶工艺发展很快。 02陶瓷的出现与发展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与瓷的区别在于原料和温度的不同,陶器一般粘土成形800-1000度的温度下烧制;瓷器则是高岭土在1300-1400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 汉代 相关历史意义:瓷器的起源。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青瓷、瓷罐出现。 名窑:越窑 汉代用泥土为坯胎、经入窑烧制的器物,主要是各种饮食器、储藏器等,也包括生活用具,以及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冥器。因年代和地区的差异,器物的种类形态、制法、纹饰及烧成温度等都有所不同。大体可分为灰陶、硬陶、釉陶和青瓷4大类。 青瓷是瓷器制作中最早出现的瓷品,特色呈黄青、淡黄、纯青等色故称青瓷。 魏晋南北朝 相关历史意义:白瓷的发明是南北朝瓷业的一大成就。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瓷壶、瓷瓶、瓷尊、白瓷的出现 这一时期的装饰特点比较明显,尤其是三国两晋时期的越窑最为突出。器物上常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纹样,刻画细腻而且逼真。 瓷质谷仓罐就是三国西晋时期出现的,用于陪葬,所以也称“魂瓶”或者“神亭”。谷仓上半部通常堆塑多钟饰物。 唐代 相关历史意义:中国开始出口瓷器,出现:“南青北白”的局面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唐三彩、瓷盒、执壶、花釉的出现。 1.唐三彩:唐代三彩陶器,简称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经过800度的温度烧制而成。釉色呈深绿、浅绿、翠绿、蓝、黄、白、褐等多种色彩。(其实唐三彩是一种多彩陶器。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具有上述几种颜色中的一种颜色,人们称为单彩或者一彩,带两种颜色的,人们称为二彩,带有两种颜色以上的颜色则称为三彩) 2.瓷盒 唐宋时期是粉盒、油盒被广泛使用和生产的高峰期,尤其是唐代,随着中西文化交流活动的展开,一些外来文化石促使粉盒、油盒等妇用器具在中国流行的主要原因。 3.执壶 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在唐宋两代是金银器中的一种酒具。直到现在,还有宋代青白瓷的执壶流传下来。 4.花釉 唐代花釉瓷器,一种底釉上洒刷花斑釉装饰而成的瓷器,即唐代文献中记载的“花瓷”。由于烧制工艺与宋代钧窑的窑变釉差不多,故一度把它称之为“唐钧”。 宋代 相关历史意义:是传统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青白瓷、玉壶春瓶、窑变釉、梅瓶、开片纹等 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宋朝瓷器从胎釉上看,宋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或浅灰色为主,釉色却各有千秋 。南方窑系的胎质则以白或浅灰白居多。景德镇窑的青白瓷色质如玉;龙泉窑青瓷翠绿莹亮;哥窑的青瓷釉面开出断纹,如丝成网,是一种独特的缺陷美;还有定窑瓷,图案工整,严谨清晰的印花让人叹为观止;耀州窑瓷,其犀利潇洒的刻花给人们以流动的韵律美。 1.青白瓷 2.玉壶春瓶 3.窑变釉 4.梅瓶 5.开片纹 元代 相关历史意义:景德镇设“浮梁瓷局”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卵白釉、青花瓷、釉里红、法华彩等 浮梁瓷局是元王朝在景德镇设置的全国唯一的一所为皇室服务的瓷局。浮梁瓷局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年(1278年)立。 在瓷局的掌管下创烧了枢府釉瓷、青花、釉里红、蓝釉、蓝地白花、孔雀蓝釉瓷器等。 1釉里红 元釉里红是中国传统瓷器烧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也是陶瓷烧制中工艺最难的一个品种。用氧化铜在坯胎上绘画后罩以透明釉,在还原气氛中一次高温烧成的白地红花瓷器。 2.卵白釉 元代蒙古人以白为吉,白釉也称卵白釉。元代白釉瓷数量不多,但制作精细。底部经常印有“枢府”二字的为枢府瓷。 3.青花 元青花因为存世量极为稀少,正宗的

文档评论(0)

个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