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老湾中学 王勤 仿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 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 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 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因此,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 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 维果茨基曾经把词语的内涵划分为“个人内涵”“客观意义”两个部分。 所谓“个人内涵”就是词在人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概念和感知。而“客观意 义”则是这个涵义中最稳定,最统一和最精确的部分 (我们可以理解为字典,词 典上的解释)。斯米尔诺夫指出: “语词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 的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 勃的细胞”。因此,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 际,细细的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词语内化为学生 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这就需要教者在词语教学时,掌握一些词语 教学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 一些词语在出 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 如 《将相和》一文中的“负荆请罪”一词。前文有 “于是,他脱下战袍, 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样通过阅读前文中的词句,可以直接感 知词意,理解词语。这是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 《翠鸟》一文“鲜艳” 一词语。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 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 了。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只有在读中悟出 词语意,若去粘讲,则会适得其反,画蛇添足。 2、联系上、下文 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 语句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 词,想通过口头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 好。最实用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 词语。 如《海滨小城》一文中“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 有”一句中要理解“甚至”,先要弄清 “打扫得十分干净”与 “连一片落叶都没 有”的关系是:后者表前者的程度深,值得一提,非常突出,所以用“甚至”。 联 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可先去掉需理解的词语,读懂句子,悟出关系,再 说明用这个词语来表示上、下句的层次关系。 3、联系上、下文语句 所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 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 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 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教师可抓住契机,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如 《养花》一文中的“循环”一词,从字典中找解释,显然行不通。由于“我”爱 花,又有腿病,所以 “我”想借养花来调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于是,总是写 一会儿就到院子里看看,……然后回……然后再……,就是“循环”继续往下发 展,遇到突变天气,全家抢救花草,第二天,天气好转,又搬出来,再次形象地 理解了词语。 二、运用比较法,理解词语 叶圣陶说: “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 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 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非常行之有效 的法文法。 1、近义词比较: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近义词的异同时,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小 差别,从而明

文档评论(0)

文档查询,农业合作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土默特左旗农特农机经销部
IP属地广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50121MA0R6LAH4P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